品味飲食文化 咖哩的前世今生

 (Fotolia)
 (Fotolia)

(文/記者何祺正、圖/楊皓羽提供)

咖哩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的美食,咖哩的樣貌多變,即使在同一個地區,也很難找到長相相同的咖哩。

在印度泰米爾語中,kari是「醬」的意思,是各類香料混合的總稱。而curry「咖哩」是從泰米爾語curriel變化而來,是英國人在統治印度時,將各式由不同香辛料烹調出來的菜式統稱「咖哩」(curry),指以薑、大蒜、洋蔥、薑黃、辣椒及油所烹煮的湯或燉菜等菜式,大多為黃色、紅色、多油、香辣濃郁。

英國人將這些菜式帶回到歐洲,逐漸發展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咖哩」。今天所說的「咖哩」,其實是以油炒香的各種香料,加入了洋蔥、大蒜、薑而成的菜式。使用的香料大多有辣椒、小茴香、香菜及薑黃等,這些混合香辛料,就稱為masala。

最早的「咖哩」出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即所謂「印度咖哩」和「巴式咖哩」。「咖哩」成功的祕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順序,而不在於炫麗複雜的烹調技巧。直到近代,並沒有任何專門的咖哩食譜,因為咖哩的本質強調的是個人風格與創造性。

正因為沒有食譜,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味道、外觀都有著顯著的不同,令許多印巴料理得以擠身世界級美食之列。經過英國人的傳播、發展至今日,在香港還有「泰式咖哩」、「日式咖哩」、「馬來咖哩」幾種,要享受不同特色的咖哩,一定問清楚你要去的餐廳是什麼風格。

其實,作為食客,不需要深入研究香辛料的比例為何,把烹調重任委託給廚師,我們只管大快朵頤就好了。在不同風格的餐廳,享受不同風味的咖哩美食時,可以細心體會廚師如何用不同香料,營造出不同的夢幻效果。◇

延伸閱讀
馬國風味料理 搶進北市東區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咖哩「迷蹤派」
2013年04月12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