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紅豆在中醫稱為赤小豆,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甘、酸,平,無毒。下水腫,排癰腫膿血。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脹滿,吐逆卒澼。治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

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有一種豆與赤小豆外型極為類似,稱為相思子,因其外型關係亦有「紅豆」之別名。相思子產於廣東,外形特徵是半粒紅半粒黑,有毒,切不可將相思子當作紅豆食用,以免中毒。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歸心、小腸、脾經,可通氣、健脾胃、利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主治癰腫膿血,腳氣,小便不利,黃疸,瀉痢,便血,痔瘡,腸癰等。赤小豆的營養也是頗豐的,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份、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與鈣、磷、鐵、鉀、鎂、銅、鋅、硒等。

唐代醫學家、藥物學家、方劑學家陳藏器在其著作中記載:「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之,主濕氣痹腫。小豆和通草煮食之,當下氣無限,名脫氣丸。」陳藏器是首創中醫方劑「宣、通、補、洩、輕、重、滑、澀、燥、濕」等「十劑」分類法的第一人,赤小豆、桑根白皮並通草宣通濕氣,對下肢濕氣痹腫有效。唐朝政治人物韋宙,好醫藥之道,著有《韋氏集驗獨行方》,此書雖已佚,但在其他醫書中可見諸多引用,記載:「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再次說明赤小豆對水腫的奇效。鯉魚也是可以治療水腫的食材,唐朝孟詵的《食療本草》:「赤小豆和鯉魚煮爛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赤小豆與鯉魚合用,效果奇好。

赤小豆還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故民間對腸痔有血的驗方中有:「小豆二升、苦酒(醋)五升,煮熟曬乾,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後研豆為末。用酒服一錢,一日三次。」由於赤小豆的利濕作用,對於乳汁不通也具治療效用,再加上其清熱作用,公元五世紀下半葉之南朝宋齊間的醫學名著《小品方》中記載赤小豆可治療癰疽初作、丹毒如火等組織發炎。對於嚴重腸炎後飲食不下,唐朝孟詵的《食療本草》記載亦可應用赤小豆:「暴痢後,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即愈。」

赤小豆的葉子倒有些補性,咎殷撰寫的《食醫心鏡》(又名《食醫心鑒》)記載:「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和作羮食之。」「小兒遺尿。小豆葉搗汁服之。」

赤小豆亦存在飲食禁忌,清代醫家王士雄著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形瘦體虛,久病者忌食。赤小豆滲利損陰傷陽,補益之力不足,形瘦體虛及久病者食之則使正氣更為耗傷,體質更虛。」

赤小豆的主要功效在「下水腫,排癰腫膿血」。赤小豆適合各種類型水腫之人,包括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或腳氣病浮腫者,皆可食用。臨床上治療水腫,可以將赤小豆和鯉魚煮食,對於肝硬化之門脈閉塞腹水症,腹部脹大如水鼓,動搖有聲,皮膚黑者,可用赤小豆、白茅根,水煮食豆,以消為度。食用赤小豆須注意其禁忌,中病即止,不可過度。如《本草新編》所云:「赤小豆專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亦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濕。濕症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利轉虛,而濕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濕。蓋下身之濕,真濕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濕,虛濕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

古人對赤小豆治療癰腫的效果,多有明確的記載。《朱氏驗方集》:「宋仁宗在東宮時,患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命道士贊寧治之。取小豆七七粒為末,傅之而愈。」「中貴人任承亮後患惡瘡近死,尚書郎傅永授以藥立愈之。叩其方,赤小豆也。」赤小豆治療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管好或壞,只要研末用水調塗之,沒有不痊癒者。但赤小豆的性較黏,乾了以後難以撕開,加入苧麻根末即不黏,此方甚佳。

產婦缺奶和產後浮腫者,亦可服食赤小豆。陳自明《婦人良方》云:「予婦食素,產後七日,乳脈不行,服藥無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當夜遂行。」◇

延伸閱讀
治病兼補身?民眾對中藥認知差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杏林漫談:中醫藥方與詩詞
2015年04月19日 | 9年前
餐廳打工10年 中國青年實現美國夢
2015年04月20日 | 9年前
過度減肥 女大生長胸毛
2015年03月13日 | 9年前
把心放淡 家庭親子更和諧
2015年03月03日 | 9年前
聽咳嗽聲音可知臟腑疾病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中醫療法是如何一分鐘治病?
2015年02月27日 | 9年前
告別藥罐子 專業醫師教您減藥
2015年02月04日 | 9年前
一次搞懂流鼻血
2015年01月2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