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檢查與早產防治

文/黃建霈(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所謂早產是指懷孕20週到未滿37週即生產者。一般來說,早產的發生率約為5-10%,目前在台灣每年約20萬新生兒中,即有一、兩萬名為早產兒,更有三、四千名早產兒因此死亡。大多數的早產在寶寶出生前均有徵兆,若能加以注意,經過適當的處理,有機會避免早產發生,或至少延後其發生,並減少後遺症。許多早產都發生在不注意之時,臨床上不乏前一、兩胎為正常生產,而後卻發生早產。

◎產前檢查

抽血:包含梅毒及愛滋,若為陽性則必須加以治療,因梅毒會造成新生兒先天畸型、早產與胎死腹中等問題;愛滋則可能造成先天性感染、早產和胎兒過小等問題。

驗尿:可知道泌尿系統是否有感染,或蛋白尿、血尿等可能隱藏的腎臟疾病。泌尿道感染可能併發子宮內感染引起早產;腎臟疾病與高血壓可能相關,常造成胎兒生長遲緩,羊水過少,胎盤早期剝離等與早產相關的問題。

骨盆檢查:是否有生殖道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肌瘤,子宮畸型,或做過子宮頸錐狀切除等與早產相關的情況。

超音波檢查:可用來判斷是否有多胎妊娠,先天畸型,羊水過多、過少,胎兒過大、過小,胎盤功能異常,前置胎盤,子宮肌瘤,子宮畸型,子宮頸長度,子宮頸口是否擴張等,與早產相關的情況。

糖尿病篩檢:可用來看孕婦是否有妊娠糖尿病,以早期控制,避免產生胎兒畸型、過大、羊水過多等與早產相關問題。

體重:一般孕婦整個懷孕期約增加10到15公斤最理想,體重過輕(小於40公斤)、或過重(大於80公斤)皆易早產。

血壓:若有嚴重的水腫與蛋白尿,則需小心是否為子癲前症,又叫做妊娠毒血症,可能引起早產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子宮收縮及胎兒監視器:可知道是否有過密之子宮收縮。

◎自覺症狀

子宮收縮:子宮出現如月經來前相似的悶痛,則為子宮收縮,此時必須休息,並密切注意,若持續超過一小時以上,尤有疼痛症狀,最好是就醫治療。子宮到30週前後,會出現假性陣痛,此時子宮可能有不規則收縮,如每小時有一、兩次活動,每次數秒到十幾秒的時間。生產時是強而有力且規則之陣痛,此時每兩至三分鐘即有收縮,每次收縮時間可長達30到60秒,且有明顯的疼痛感。

分泌物:懷孕時正常分泌物應為透明或微黃且帶有黏稠感,若變為黃綠色、有臭味,則為細菌感染之症狀;若為起司或塊狀,並產生搔癢,則大多為黴菌感染;若為水樣分泌物,則須小心是否為破水;破水後可能產生感染,必須住院治療。

產前出血、落紅:懷孕時陰道有少量出血混合併入黏液似的分泌物中,則為落紅,這可能為子宮頸擴張過程中小血管破裂造成,若合併子宮收縮則可能為早產前兆。若出血量更多,則為產前出血,以上兩者都必須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孕婦也受惠
2014年09月23日 | 10年前
孕婦便祕 靠浣腸解便恐早產
2014年08月21日 | 10年前
胚胎愈多愈好? 新生兒恐早產
2013年12月12日 | 11年前
冰棺存放半日 阿根廷死嬰復活
2012年04月11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