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企業家捨逐利 翻轉經營新思維
澳洲企業家馬克白手起家,多年拚搏創造令人稱羨的成功與富足。他原以為兄弟會崇拜並追隨他,沒想到弟弟卻選擇追隨清貧的大哥而非他。這讓他反思:為何他們不羨慕我的成功和我擁有的完美生活,甚至看我的眼神像是為我遺憾?
馬克(Mark Hutchison)出生在西澳西南部鄉村,母親是清貧的水彩畫家,拉扯兄弟四人長大。為了減輕家計,馬克十四歲就到建築工地打工,之後還做過砌磚、鋪瓦、零售員等不同工作;少年時,他就一邊打工一邊嘗試創業,上西澳大學後,他又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創業中。
2002年,他成立了竹地板公司Bamboozle,短短四年就累積了上千家高級客戶,當時馬克也因此榮獲西澳四十歲以下商界領袖獎,公司年利潤超過百萬澳元,在富人區擁有體面房子,他甚至雇用專業團隊來提升全家人的生活品質,期望擁有世上最完美的生活。
兄弟的選擇 讓他反思成功本質
公司發展初期,馬克便開始培訓年方十幾歲的弟弟李(Lee)做企業家的本領,讓他讀各種勵志書籍,他也覺得Lee會理所當然的崇拜他,聽從他的安排。
然而沒過多久,Lee對馬克所教的不感興趣,反而跟著大哥肖恩(Sean)修煉起來,Sean是一名專業攝影師,每年會到外州去義務教功,甚至常走街發傳單。
馬克心裡看不上大哥那種安於清貧的現狀,但Lee捨棄他這位成功企業家而追隨Sean,讓他陷入思考:我努力奮鬥到這麼成功,他們為何一點也不羨慕我的成功和我擁有的完美生活,甚至看我的眼神像是為我遺憾?我到底缺少什麼?
怪病纏身 引領尋找生命中缺失
就在這時,馬克患上了一種奇怪的胃病,天天胃痛,看遍醫生也沒有診斷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他花了很多錢,嘗試各種西醫推薦的方案,也僱用私人健康和運動教練,但病情仍毫無改善。有一天,他跟Sean和Lee談到這個病狀時,兄弟倆建議他試試修煉。
對於習慣花錢買專業服務的馬克聽了,心中暗暗想著,「世上真有免費的好事?那就煉兩週試試,如果見效就繼續,不然就算了。」兩週之後,他感覺病情好像加重了,有學員建議他要真心學,遵照「真、善、忍」原則處事待人。
他開始閱讀《轉法輪》,當時每讀一頁他就犯睏、眼睛痛、各種雜念紛飛,但仍堅持讀完第一遍,後來他決定再煉功三個月。當他讀完第四遍後,他對自己說,「我知道了,我生命中缺少平和,而這(《轉法輪》)是擁有理性與平和的唯一途徑。」自此他走入了修煉行列。
企業經營觀念轉變 開啟新境界
修煉後,馬克意識到自己多年拚搏,其實是一個追名逐利的過程,若用「真、善、忍」來衡量,幾乎三樣齊缺。他發現,以「謀利」為經營觀念,是在不斷的追逐利益,不斷的放大自我,不可能擁有平和的生活。而「隨其自然」相較於不斷追求利潤,卻是企業經營的更高境界。
令馬克驚訝的是,在他按照「真、善、忍」轉變他的經營觀念時,公司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客戶,反而是更加良性的快速發展。2008年公司業務較2006年翻倍,並在珀斯南部成立了分公司;2009年拿下澳洲年度企業獎;2010年公司再成長50%,多次入圍澳洲各項企業獎項;2012年業績再次翻倍;2014年新公司Lifewood獲得全澳年度最佳展廳獎。
隨著公司業務的擴張,馬克受到商界關注,許多企業主組團參訪,聽他講經營故事。一次,馬來西亞的合作夥伴、頂尖企業家之一在與他洽談合作事宜後,對方深感馬克的經營理念與眾不同,於是後來帶著高階主管來到珀斯,在馬克公司待了一星期。
他們觀察後問馬克:「你這麼年輕,怎麼能做到這麼沉著與平和?從來員工對老闆都是抱怨或畏懼,你的員工為何會如此真誠的關心你?我希望我的員工也能這樣對待我。」馬克與他們分享,用「真、善、忍」所教給他的經營理念和做人的道理。
街頭發傳單 商界菁英的理性選擇
馬克也經常被朋友問到,像他這樣的精英人士站在街頭發傳單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馬克坦承,剛開始時內心有掙扎,對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是隨著修煉的深入,他意識到讓人們了解真相的重要和神聖,那是嚴肅思考之後的理性選擇。
馬克說:「街上走過的人群或許會評判我沒有地位,但我從修煉中獲得的真知灼見,也是他們生命中所需要的。『真、善、忍』的神奇在於他能改變社會所有階層的人,包括比我更具社會地位的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員,也包括不識字的中國鄉村婦女。」
馬克提到,當他與商界精英聚會,看到他們在紙醉金迷中尋樂,就想到從前的自己,若沒有走進修煉,自己也會那樣沉淪。他深感自己能成為法輪大法修煉者是何等的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