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去年貢獻貿易順差近千億 經長:今年助因應關稅碳費
經濟部長龔明鑫12日出席紡拓會50週年年會時指出,台灣紡織業產值逾新台幣3,300億元,去年貿易順差達988億元,為台灣第三大貿易順差產業。不過,今年面對關稅、匯率變動、碳費及勞動力等挑戰夾擊,經濟部將協助產業轉型、強化國際競爭力。
龔明鑫說,近年紡拓會將重心逐步朝向永續環保、機能性應用、個人防護、智慧紡織及製造技術領域不斷創新,讓全球看見台灣紡織的軟實力與研發能量,無疑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推手。
觀察具體數據,龔明鑫表示,2024年台灣紡織成衣工廠有4,300家、從業人員約14萬人,產值超過3,300億元,貿易順差達988億元,是台灣第三大順差產業。他認為,這樣亮眼成績與企業選擇將關鍵技術、高值化研發根留台灣有關,讓產業在多變的國際情勢中穩步前進。
同時,龔明鑫提及,紡拓會籌辦的台北紡織展也是亞洲指標性展會之一,讓全球看見台灣製造(MIT),持續帶領廠商開拓更多國際市場。不過,當前關稅、匯率情勢,讓企業面臨很大風險與成本,經濟部已編列460億預算支持產業發展,包括金融、研發、市場開拓及或率避險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紡織業也面臨勞動力及碳費挑戰。龔明鑫指出,行政院近期通過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盼補足產業人力缺口。至於碳費方面,紡織業被認定是高碳洩漏事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審查通過後,碳費上路後前2年,將可享2折優惠,協助產業穩定轉型。
紡拓會董事長郭紹儀表示,台灣紡織業在全球運動、戶外等服飾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是經歷數十年的轉型過程,成功從傳統製造業轉向高值化。紡拓會已與美國、歐洲、韓國、中國、越南、印尼及孟加拉等地的紡織業組織建立互動機制,可望成為產業拓展市場的利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