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豬肉等8日早市 台中議員籲跟進中央補貼產業鏈
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中央祭出15天豬隻禁運、禁宰令,6日中午全面解禁,7日凌晨0時開放批發屠宰。不過,中台灣最大批發市場建國市場7日上午豬肉攤仍無肉可賣,市民想買國產肉要等到8日上午。非洲豬瘟疫情更重創豬肉產業鏈,市議員陳雅惠指出,市府僅限公有市場免收攤租,但市場外的小吃攤、便當店等同樣受疫情拖累,卻一毛補助都拿不到,她要求市府主動造冊、跟進中央3萬元的補貼。
非洲豬瘟清零解封,台中市大安品市場7日上午10時開始拍賣並屠宰豬隻,但建國市場的豬肉鋪仍是冷清清。攤商說,由於國內豬肉大多須經過拍賣、屠宰後才會供應到傳統市場,國內肉品市場會在7日早上至傍晚拍賣,後續再進入屠宰程序,最快7日下午黃昏市場可見到溫體豬,大部分傳統市場的肉攤要等到8日上午才開始販售。
走進傳統的忠義市場,多家豬肉舖攤位灰暗暗、沒開張,建國市場也有47家主打溫體豬肉的攤商仍停業中。業者說,平常一天能賣3~20頭豬,營業額從1萬多元到近20萬元不等,如今停業半個月,不少人損失上百萬元,連工資、攤租都難以負擔。
不僅豬肉鋪受影響,非洲豬瘟疫情同樣重創豬肉產業鏈。陳雅惠表示,市府的對策僅限公有市場免收攤租,每日補貼1千元,補助範圍過於侷限。她質疑,市場外的小吃攤、便當店、燒臘店、肉圓店同樣受疫情拖累,卻一毛補助都拿不到,這樣怎麼穩定整體產業?
她指出,市府報告中的防疫支持方案僅止於租金減免與廚餘補貼,完全忽視食品加工與餐飲業的實際困境。經濟部已釋出善意,只要地方政府主動造冊,凡販售溫體豬肉及相關產品的業者,中央即可補助3萬元。
陳雅惠呼籲,市府不要再被動等待中央指示,應立即啟動跨局處合作,全面盤點受影響業者,主動跟進造冊與補貼,讓補助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受衝擊的店家及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