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漲價逾9% 創20個月新高
主計總處6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48%,其中豬肉價格漲幅高達9.07%,創20個月最高漲幅,主計總處官員說,豬肉價格上漲與近期非洲豬瘟禁令無關,預期禁運、禁宰令解除後,對豬肉價格也不會帶來太大的波動。
主計總處統計,10月CPI較去年同期漲1.48%,連6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若扣除蔬菜水果與能源後的核心CPI則是上漲1.84%,是近9個月最大漲幅。
重要民生物資飆漲破2%
另外,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民生物資漲幅達2.73%,創20個月最大漲幅,其中,豬肉漲幅9.07%,同樣創20個月新高,雞蛋價格上漲8.22%,創29個月最大漲幅。另外,外食費漲幅3.56%,創20個月最大漲幅,近一年漲幅皆大於3%。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10月CPI年增1.48%略比9月1.25%還來得高,主因是10月有三個連假,導致娛樂與服務類價格調漲,加上今年中秋節在10月,去年則在9月,該節日帶來的禮金加贈等因素,也導致整體物價上漲,但預期節後價格會慢慢回落。
曹志弘說,17項重要民生物資、外食費漲幅與電費調漲讓民眾對物價的感受度比較大,其中豬肉與雞蛋價格的漲幅都比較大。
疫病與天災影響豬肉價格
媒體關注豬肉價格創高是否與非洲豬瘟禁運、禁宰令有關,曹志弘說,禁運與禁宰令影響的是溫體豬肉,民眾反而轉而去購買冷凍與冷藏豬肉,這部分的肉品庫存都有一個月以上,根據調查,賣場的冷藏豬肉價格平穩,像是替代肉品雞肉的漲幅為1.76%,價格也沒有太大的波動。
他說,在前述禁令解除後,累積15天的溫體豬肉會進入市場,量會比較大,但相關部會將控制出貨的數量,維持供需平衡,避免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實際價格要等批發價格出來才會知道。
為何豬肉價格還是創高?曹志弘說,主要是受到年初的疫病與近期的天災、天氣較熱等因素影響,導致豬肉供給縮減,但近期天候已經回穩,產銷供應有做調節,10月豬肉批發價已經跌破每公斤100元,較8月每公斤110元下跌不少,隨著批發價回落,也將漸漸影響到零售價,預期11月豬肉價格可望回歸平穩。
至於雞蛋價格創高,曹志弘說,去年同期雞蛋價格年減三成,因為基期因素,10月雞蛋價格年增率較高,但如果觀察10月產地價為每公斤31.5元,其實是正常價格。
外食費部分,曹志弘說,近期外食費月增率在0.2%,並沒有明顯擴大,年增較高,可能是廠商因應營運成本、市場競爭因而調漲價格,但要明顯擴大的機會應該不大。
10月起調整民生電價對物價影響,曹志弘說,預期電價影響整體CPI年增率0.05個百分點,因為今年只剩3個月,對今年物價影響在0.01個百分點,剩下0.04個百分點的影響會在明年顯現。
展望11月物價,他說,由於颱風可能會侵襲台灣,如果災損不嚴重,11月CPI年增率應該會與10月相當或是略為縮小,即使擴大幅度應該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