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修法引議 政院:廣納意見不為難小資族
衛福部日前研擬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三項重大改革,引發爭議。預計最快將在明年完成修法、後年上路,估計每年可望為健保多挹注新台幣100億至200億元,影響約480萬人。但因改制恐將衝擊小資族,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會暫緩具爭議的規劃,尋求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政院也承諾會廣納意見,不為難小資族。
現行二代健保規定,除一般保費之外,另外從六類非經常性收入「高額獎金、兼職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以費率2.11%扣繳作為補充保費。目前僅規定單筆超過2萬元才需繳納2.11%的補充保費,導致許多人將每筆收入控制在2萬元以下,透過「拆單」規避繳納。
為此,衛福部近日研擬補充保費三項改革包括:提高單筆扣繳上限,從1千萬元提高至5千萬元;高額獎金扣除額從投保薪資的4倍,調整為最低工資的4倍;租金、利息與股利等收入,從單筆收費改為年度結算。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6日表示, 政府一直非常積極維持健保財務穩健,持續撥補預算並維護繳納公平性。她強調,關於健保補充保費的修法方向,現在還在廣納意見的階段,絕對不會為難小資族。
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目前每年收到的健保費用約是8千億元,其中有150億元是來自股利所得。健保是社會保險制度,原則是越有能力的人幫助越沒有能力的人。關於補充保費的修正,現在進入研議期,之後會有溝通期與立法期,相關社會意見都會納入參考。
衛福部:讓有能力者多繳一點
石崇良6日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健保是社會保險,追求社會公平性,因此隨國家經濟結構改變而調整財源,在財務結構上尋求公平合理,以達到永續發展。
石崇良提到,健保開辦初期,就是以薪資所得為主,但隨著社會條件改變,包括人口老化、少子化、勞動人口下降等,工作人口已逐年下降,未來若只靠上班族繳保費,健保財務將日益吃緊。若保費支出調高,影響的大多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這次改革,是為了讓有能力的人多繳一點,讓健保財源更穩健。
石崇良表示,因應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也應重新檢討健保付費的公平性,優先調整健保財務結構,健保是全民最大的資產,謝謝高股息、高股利者的貢獻,政府將持續挹注健保財務,讓健保一路穩健走下去,用這些增加的收入,改善醫療環境、民眾有更多癌症新藥、罕病藥物可以使用。
對於與其增加補充保費,為何不直接計算資本利得。石崇良說,擴大費基的部分,也持續在研究,不過現階段先針對補充保費進行改革。
研議讓小資族有「小確幸」
新制公布後,引發許多人不滿,定存族認為定存利息1.7%,政府還要拿2.11%;存股族則認為,股票貼息還要繳費給政府,相當不合理。
針對股利改採結算制可能影響小資族投資意願的疑慮,石崇良表示,尚未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聊過,但是有請教過很多財務專家,不認為會對股市造成太大影響。不過,他也承諾將會再討論,研擬是否有其他方法,讓小資族得以保有「小確幸」。
至於租屋黑市仍然徵收不到保費問題,石崇良認為,這個問題是房東連報稅都沒有,涉及稅制公平性,因此將找財政部討論共同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