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在即陰雨連連 中國多地農民損失慘重
中國河南、山東、陝西等地,自9月以來遭遇數十年罕見的持續陰雨天氣,理應秋收的作物來不及採收,大面積發芽、霉變、減產。當地農戶表示,持續降雨不僅造成農作物品質大幅下降、農機作業幾近癱瘓,更導致人工成本飆升數倍、農戶收益銳減甚至虧損。
收穫季變成「泥潭戰」
河南省氣象局數據顯示,自9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達408.9毫米,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多2.9倍,為1961年有氣象紀錄以來同期最多。該省今年平均陰雨日數達36.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7.5天;許昌等地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多項氣象指標均刷新歷史紀錄。
持續的降雨讓原本金黃一片的豐收景象變成泥濘沼澤,花生、玉米等秋收作物因無法及時收割,出現發芽、霉變、根系腐爛倒伏等嚴重問題。這場罕見的秋雨不僅毀掉當季收成,也對下一輪小麥、大蒜等作物的播種造成嚴重威脅。
農機全面癱瘓 人工費漲3倍
面對泥濘不堪的農田,往年常用的農業機械幾乎全部失效。河南駐馬店正陽縣農戶劉永利(化名)向《大紀元》記者描述了搶收的艱辛:「28畝花生全靠人工一棵棵拔出來,連續拔了一個月,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每天靠止痛藥撐著。作物發芽、腐爛特別嚴重,減產幅度相當大。」
機械無法下地,人工成本隨之暴漲。劉永利說:「往年犁花生和摘果都是免費的,收稻稈的商家順帶就給做了。今年稻稈被雨水泡爛,沒人要了,所有環節都得花錢請人。現在機械摘果漲到每畝200到260元(人民幣,下同),人工拔花生的日工資從往年80元漲到210元左右,就這還招不到人。」
高強度勞作給農戶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劉永利提到,他的小姨夫承包了約40畝地,連續搶收後情緒幾近崩潰,累得直說:「還不如去死了,這樣就什麼都不用忙了。」這句看似極端的話,道出了農戶在災害面前的無力與絕望。
山東省煙台萊州市的情況同樣嚴峻。當地農戶鄭雲鵬(化名)告訴《大紀元》:「暴雨把玉米全泡在水裡,積水深到腰部,根本進不去地裡。水裡瀰漫著作物腐爛的臭味。機械用不了,只能等著用幫浦把水抽出去,然後找人進地裡一穗一穗手工掰。」
好不容易搶收回來,晾晒又成了新難題。劉永利說:「花生沒地方晒,只能堆在家裡客廳、甚至廁所,用電風扇、鼓風機24小時吹。但天天下雨,『放地裡發霉,不放地裡也發霉』,最後品質還是下去了。」鄭雲鵬表示:「今年烘乾廠都是24小時不停轉,玉米水分太高,晾晒時間比往年長多了。」成本的全面上漲讓承包土地的農戶面臨嚴重虧損。
品質下降 豐收變「空歡喜」
儘管部分地區產量仍在,但作物品質的嚴重下降已成定局。劉永利道出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矛盾:「今年本來是個豐收年,花生個頭大、籽粒飽滿,結果大量作物收不回來。有些植株根莖都死了,拔不出來;能拔出來的,輕輕抖掉泥土,花生就全掉了,手裡只剩根莖。」今年種大豆的農戶損失更慘。劉永利透露:「大豆普遍發霉,市場價每斤只有4毛錢,連化肥和收割費都不夠,種植戶實際上是賠錢賣。」
陰雨天氣下的搶收作業不僅效率低,還伴隨嚴重風險,有農民在搶收過程中因吸入黴菌而中毒送醫。劉永利講述一起驚險經歷:「前幾天我家車停在田邊土路上裝東西,開了不到200米就陷進去了。叫拖拉機來拖,拖了不到100米,後面的拖斗突然翻了。幸好拖拉機本身沒翻,不然人可能被砸死,至少也得骨折。就算沒砸到人,拖拉機水箱裡的熱水也能把人燙傷。這種事往年也發生過,我家鄰居10年前翻車就摔斷了腿。」
持續的降雨不僅影響秋收,也嚴重威脅下一季作物的播種。鄭雲鵬表示:「今年小麥播種已經延後了,地裡太溼,車根本進不去。雖然這幾天天氣轉好,但地至少還得晒十天左右才能到能種的程度。」據陸媒援引農業專家的分析說,小麥播種的延誤將直接影響明年夏收,可能形成災害的連鎖反應。這場罕見的秋雨充分暴露出當前農業生產在應對極端天氣方面還很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