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蟋蟀月餅」 怪口味引質疑

中秋將至,不少商家紛紛推出獨門口味月餅搶占市場,如胡辣湯、老陳醋、臭豆腐等,最讓人驚訝的是山東一食品廠商竟推出了「蟋蟀月餅」。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閃電新聞」報導,山東臨沂郯城某食品廠商推出蟋蟀月餅,就是將人工養殖的蟋蟀洗乾淨後,高溫烘乾磨成粉,再混入傳統五仁餡料(包含杏仁、核桃、黑芝麻等)製作而成。
除了蟋蟀月餅,山東青島有月餅生產企業還推出豆角肉餡月餅。此外,山西太原還推出特色老醋月餅,陜西則有油潑辣子、葫蘆雞口味月餅,河南有胡辣湯月餅,長沙推出小龍蝦月餅,以及四川的臭豆腐月餅,廣西的螺螄粉月餅等,都挑戰消費者的口味。
網友紛紛表示:「純純天然的黑暗料理」、「千萬不要流出來啊,只在山東內銷吧!」、「今年的月餅,吃不得啊!」、「現在的月餅給狗,狗聞了一下頭也不回的走了。」、「下一步開發蟑螂月餅。」、「這不是只出現在末世小說裡面的嘛,怎麼還直接現世了?」、「這世界終於顛了。」、「食品生產要接地氣,不要接地府。」、「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食品,讓你們玩出讓人討厭的味道。」
對此,微博大V「v-v玉鑰匙」指出,「月餅作為傳統美食,承載著人們對節日的美好期許和情感記憶。過度追求奇奇怪怪的口味,可能會讓月餅失去原本的韻味。企業在創新時,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結合大家的真實需求,推出既新穎又美味的產品,如此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讓月餅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工廠事故 人肉月餅恐流入市面
近日一則聊天擷圖在網路上流傳,稱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有個工人掉進月餅機器攪拌機裡,幾天才知道,做出來的月餅被賣出去了」。爆料者還附上中共合浦縣政府官網的擷圖,顯示該縣應急委辦公室曾於9月8日下午舉行全縣「2025年食品加工企業事故警示教育會議」,通報一例當地食品企業9月6日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要求各企業吸取教訓。
上述消息在中國社群媒體迅速傳開,引發民眾擔心買錯月餅。多家陸媒9月29日報導此事,並致電合浦縣當局,該縣應急局不置可否,只稱「正在處理當中」,要媒體「以官方通報為準」。合浦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則證實6日確實發生事故,但聲稱網傳消息(月餅廠工人掉進機器)是「謠言」。
紅星新聞引述合浦縣應急局的「初步調查結果」稱,事故發生時,該企業「還未生產月餅」,事後該企業「被責令停產整頓,至今未恢復生產」。但部分網友表示質疑和嘲諷,每年月餅都是提前兩、三個月上市,今年中秋節是10月6日,9月6日還沒開始生產,「騙鬼呢?」也有網友質疑:沒生產月餅機器怎麼會開?
9月29日,南都網報導說,記者在合浦縣政府官網已無法查詢到網友提及的「2025年食品加工企業事故警示教育會議」消息,而在「北海應急」公眾號,與官網同一標題的推文顯示已被發布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