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嚴密防空系統 總統首提打造台灣之盾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大會10日舉行,總統賴清德發表上任第二年的國慶演說,他指出,要透過新的國防預算達成三大目標,其中首度提及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嚴密防空系統;也將加強引進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以及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
賴清德表示,世界各國都遭遇劇烈的變化和挑戰,除了俄烏戰爭、中東動盪,以及中共軍事擴張,還有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但台灣反而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報告,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也超越了中國。不過,許多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勞工正面臨轉型以及薪資、物價的壓力,政府將全力協助。
三大競爭策略 確保台灣優勢
賴清德表示,未來將採取三大策略,確保台灣的競爭優勢。第一、擴大投資,深耕台灣。「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投資金額已經突破2.5兆元,創造超過16萬個工作機會,方案延長到2027年,也擴大適用產業、放寬讓全球海外台商與外國人投資企業適用;還有鼓勵民間充沛資金投入公共建設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
第二,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布局全球。台灣將秉持互利互惠原則和更多友盟國家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議,並且積極進行對美對等關稅談判,爭取合理的稅率,解決台美貿易逆差。
第三,打造護國群山,厚植台灣產業實力。賴清德說,要推動「AI新十大建設」,除了讓台灣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算力中心,也要積極投入量子科技、矽光子與機器人等三大關鍵技術的研發。
提高國防預算 投向三目標
賴清德也提到,當前威權主義持續擴張,整個第一島鏈的安全正受到嚴重威脅,台灣將致力維持現狀,守護台海和平穩定。他向中共喊話,「期待中國(共)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台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
賴清德宣示,今年底將提出國防特別預算,明年度的國防預算按照北約標準,將超過GDP的3%,並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國防支出的增加,並非漫無目的,而是有應對敵情威脅的明確必要,也是發展國防產業的動力。」賴清德說,透過新的國防預算,台灣要達到成三大目標。
第一,加速打造「台灣之盾」,建構台灣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為台灣編織保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防護網;第二,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第三,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厚植國防與軍工產業的實力,透過在地研發、設計、生產製造,深化本土供應鏈。
台灣之盾強化防禦中高空飛彈
對於賴清德提出將打造「台灣之盾」,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台灣現在面對中共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大量的長劍巡弋飛彈、無人機,構成新的防空挑戰。他說,如同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美國的金穹(Golden Dome),目的在整合各種空域的防空系統,「台灣之盾」技術性整合既有的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的防衛能力,加上中科院推出的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台灣空防安全、國家生存。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郭育仁指出,台灣的飛彈防禦體系向來是最弱一環,愛國者飛彈系統僅能針對彈道飛彈發射後,在彈頭進入大氣層階段後攔截;而薩德反飛彈系統是針對來犯的彈道飛彈要進入大氣層時攔截,神盾系統是對彈道飛彈在高於大氣層的高度進行攔截,因此台灣之盾應是要加強台灣在高高空、中高空的飛彈防禦能力。
未提兩岸互不隸屬 聚焦和平
立委邱志偉表示,總統國慶演說提及打造「台灣之盾」、強化國防工業及國防預算,這其實是在說給美國和中共聽,一方面表達台美都認同「以實力求和平」的概念,另一方面告訴中共,台灣的對等尊嚴是建立於實力之上。
賴清德在這次國慶演說中,並未對兩岸關係做更多「狀態」的描述。邱志偉認為,這是一種自信,也應該是兩岸關係該有的核心,這次的演說中共固然一定會不滿,但也很難抓到文字毛病。國安人士也分析,賴清德未提「兩岸互不隸屬」,意味著這早已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台灣捍衛和平、面向國際,自信展現民主台灣的主體性。
國民黨發言人鄧凱勛則表示,賴總統在兩岸議題上只能「拜託川普、呼籲中國」,拿不出任何具體的辦法。事實是兩岸間交流與對話停滯,賴總統卻缺乏實際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