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見古籍盛宴 故宮「皕宋」帶你看見「一頁千金」

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系列大展10月3日由「皕宋——故宮宋版圖書觀止」打頭陣,在北部院區第一展覽館登場。這是故宮歷來規模最大、文物級別最高的宋版圖書特展,分兩個檔期共展出 98 部宋版書;首檔 50 部中多達 19 部為舉世僅存的孤本,邀請觀眾在千年書香間細看宋版古籍的典雅與學術價值。
故宮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策展人曾紀剛表示,「皕宋」之名寓意多重——「皕」為二百之數,既呼應院慶百年,也向清末藏書家陸心源「皕宋樓」致意。趁此院慶特展,故宮首度完整清查並公開館藏宋版書的來源類型與實際數量,「以典守國家文物之責,梳理百年典藏脈絡」。
曾紀剛指出,十世紀前後雕版印刷成熟,書籍世界由「寫本時代」邁入「刻本時代」。宋代(960—1279)正是版刻黃金期,從中央到地方出版活力旺盛,宋版書以校勘嚴謹、工藝精細、紙墨古雅見長。歷經傳世流轉,它們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源,也因凝聚的人文與美感,被藏家視為「一頁千金」的逸品。
此次經典展件包括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劉賓客文集》(宋紹興年間杭州刊刻遞修本)。該書校刻精審、墨色清朗、紙質溫潤,八百餘年幾無傷損,且〈烏衣巷〉詩句版本為「舊來王謝堂前燕」,與課本常見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一字之異,更貼近唐詩原有的時空氣息,凸顯宋版校勘價值。另一亮點為宋釋子璿《首楞嚴義疏注經》(兩浙轉運司刊本),通篇書法端莊、雕工圓勻、印墨清潤、紙質上乘,整體雍容典雅,極可能成於北宋,堪稱宋版佛經珍本。
為了讓觀眾貼近古籍工藝,展場設置互動體驗區。修復團隊以院藏宋版書的數位影像為底,採傳統楮皮紙直印輸出,並依宋版常見「蝴蝶裝」手工裝訂,製作可翻閱的複製樣本。觀眾可依文字引導動手體驗,模擬古人閱讀與藏書的視覺、手感,感受紙質文物得以傳承所投入的技藝與堅持。
展覽分為七大單元:一百年來的藏書軌跡——回顧故宮不同歷史階段匯聚宋版書的過程與數量;版刻風格與知識形貌——介紹宋代出版區域、字體樣貌與閱讀型態的轉變;宋版書的生命脈動——從印本面貌回溯雕版興衰,讀出其中的歷史訊息。
一千年前的傳媒轉型——寫本到刻本的形制演變與視覺革命;書籍之為藝術——重現乾隆帝所珍宋版的傳奇,從鑑賞視角發掘古書美感;難以超越的典範——宋版與翻刻本同頁對照,體會工藝品味差異;保存維護之道與藝——以裝潢修護實例呈現古籍保存的時代意義。
故宮表示,「皕宋」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古書盛宴,策展團隊盼以最大密度呈現典藏宋版書的傳藏脈絡、學術意義、藝術內涵與保存理念;也邀請大小讀者走進松菸,沉浸於「滿目盡是宋版書」的古雅氛圍,細品書頁內外的精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