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綠委提13優先法案 盼為下一代送希望

立委范雲等多位民進黨立委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新會期的13個優先法案,范雲表示,13大優先法案部分有望完成三讀,也有5案被納入行政院優先推動法案,希望新會期透過連線成員努力,團結同心,讓優質議題法案進入實質審查,並儘速三讀通過,為下一代送上希望。
立委范雲、伍麗華、吳思瑤、沈伯洋、林月琴、林宜瑾、張雅琳、郭昱晴、陳秀寳、陳培瑜、羅美玲等人舉行記者會公布優先法案包含《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人工智慧基本法》、《原住民族學校法》、《青年基本法》。
以及《兒童托育服務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刑法第80條》,《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及開發管理利用條例》、《內政部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社會救助法》、立委赴中法案等。
談到《AI基本法》,林宜瑾認為,這部法案表面上已完成委員會程序,但實際上連法案名稱、主管機關、人工智慧定義等都尚未完備,期盼各黨能就事論事,充分尊重行政機關專業判斷,共同促成《AI基本法》三讀。
陳秀寳表示,《學校飲食法》因受《財劃法》影響,教育部的預算將挪出部分至地方政府;長期仰賴中央補助的學校飲食相關事項未來經費使用將如何劃分,希望教育部積極與地方政府協調後,提出院版條文一同討論。
伍麗華表示,希望推動原住民族學校,讓族語教育不僅限於族語課,而是能落實在每個課堂中,培育出會說族語的孩子;《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利用條例》是為了解決現在原住民保留地借名登記、高額抵押貸款種種亂象。
羅美玲呼籲,中央應加速新住民發展署設立的前置作業,以利新署設立後能順利整合資源,以強化語言通譯、新住民福利與權益保護的推動,並且中央應協助釐清新署與其他單位的權責分工,避免重疊或真空。
提到《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郭昱晴提出五點訴求,包含認定標準納入師資流動率及弱勢學生比例等指標;賦予學校聘任彈性;提高交通與住宿津貼;補助在職代理代課師資遠距課程加速取證,甄試時給予實務經驗合理加分;行政支援集中化。
陳培瑜指出,過去因為metoo事件修訂性平三法,其中也有修定教師解聘、停聘、不續聘等規範,為避免有關法規發生扞格,也希望這個會期能有機會修定《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等規範。
林月琴表示,推動《兒童托育服務法》,補齊2歲以下規範,強化專業與分工,優先照顧偏鄉與弱勢,確保兒童安全、家長安心,並啟動《兒少權法》整體檢討,將台灣兒少權益的基本大法納入數位、環境權,回應新時代的需求,並補強參與權、司法與安置等面向。
張雅琳表示,《兒童及少年權利保障法》自2011年大修後,僅零星調整,睽違14年才再啟動大幅修法,社會與民間團體都高度期待。兒少是最需保護、也最需被聽見的族群,修法目的就是要讓兒少成為真正的利害關係人,賦予表意權、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