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水入市區 改道成功

2025年9月28日,來自各地的志工與民間團體投入災區重建作業。(記者陳秀燕/攝影)
2025年9月28日,來自各地的志工與民間團體投入災區重建作業。(記者陳秀燕/攝影)

【記者呂適約/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外界關注是否會再有災情。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9日受訪指出,目前水慢慢消失中,看來不太有立即危險,也應無管湧現象。

堰塞湖蓄水量是溢流前6.7%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9日統計,目前堰塞湖蓄水量大約是溢流前6.7%,但仍維持紅色警戒。水利署長林元鵬表示,29日上午10時已把馬太鞍溪原本流入市區的水成功改道,導引至深水槽,將大大提升救災效率,目標在兩週內完成第一道土堤防線設置。

據中央社報導,內政部29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李鴻源在會前受訪提到,原則上堰塞湖主壩已經垮了,但泥沙、水還在從集水區進來,還是會累積水量,除非颱風再來,不然現在累積水量就是600萬噸慢慢減少中,這是個比較好的Signal(訊號),也要持續觀察、注意,盡快善後災區、讓災民好好生活,但也不宜恐慌或反應過度。

針對李鴻源先前示警要注意管湧現象(指土體中的細小顆粒通過粗大顆粒間孔隙,並發生移動或被水流帶出的情形),李鴻源表示,目前應該沒有管湧現象,因為現在水慢慢消失中,看來不太有立即危險,目前滲流是好的現象。

台大教授游景雲受訪指出,短期而言,壩體處理在現有條件下不是需要馬上動作的事,因為目前的風險已相對非常低。游景雲說,基本上現在管湧風險也很低,對於現在壩體也沒有這麼擔心,目前對下游影響相對較低,無論過去或現在,監測、撤離都是最好的措施;但現在比較擔心與要留意的是一般河川溢淹,因為光復堤防目前沖毀,部分河水恐往市區流,要注意如何避免干擾救災、復舊工作。◇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智慧鎖資安 專家:關鍵在後台
2025年09月27日 | 5天前
抗議濫訴 教團籲尊重教師專業
2025年09月28日 | 4天前
日月潭萬人泳渡 35國、2.4萬人參與
2025年09月28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