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清新屋落成 以芋田與古謠守護傳統

「一開始很多人不看好,但我用行動證明,慢慢就有人願意幫忙。」簡偉駿說。(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一開始很多人不看好,但我用行動證明,慢慢就有人願意幫忙。」簡偉駿說。(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臺灣平地第一道曙光照耀的地方——蘭嶼東清。日前舉行一場新屋落成禮,遵循傳統,屋前堆滿芋頭,院子裡準備著待宰的豬隻。象徵勤奮與財富的禮芋與禮肉,透過饋贈方式,分享主人的喜悅,也延續部落的文化脈絡。

屋主簡偉駿來自屏東春日鄉排灣族,八年前,他與妻子從都市返回這座小島。他坦言,剛回來時因文化差異與身分的尷尬,曾被部落以異樣眼光看待。然而,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默默以行動證明決心。

創業與務農的過程裡,簡偉駿的勤奮意外感動太太的外婆,外婆為他取了一個族語名字「Gezas」,代表身分上的認同。隨著日子過去,他逐漸被部落接納。

被古調祝禱的新屋

這場新屋落成禮,主、客雙方著傳統服飾,遠方親友優先入座,長幼依序而坐,主人親友與來訪的族人彼此對唱古調歌謠,歌聲中既有感謝,也有祝福。古謠在屋中迴盪,為這棟新屋與家人誠摯祝禱。

迎賓儀式從下午開始,主、客雙方著傳統服飾盛裝出席。迎賓儀式從下午開始,主、客雙方著傳統服飾盛裝出席。(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傳統新屋落成禮,必須有一田豐收的芋頭。岳父原建議用辦桌形式簡化流程即可,但簡偉駿堅持用傳統方式舉辦。於是,岳父開始手把手帶他巡芋田、找水源、育苗、種植。

簡偉駿早年在都市讀書、成長,與農事幾乎無緣,但他從割草、施肥、除草,一步步學習。芋田甚至遭遇野豬入侵,他焦急不已,找來排灣族獵人請益,設置紅外線感應器與傳統驅邪器物。最終,憑藉結合科技與文化方法,成功守住收成。

文化傳承的意義

這場落成禮從邀請、迎賓、對唱,到分送禮芋禮肉,每個環節都蘊含學問。稍有差錯可能造成誤解,在長輩指導下,儀式圓滿進行。

屋前堆滿剛採收的芋頭。屋前堆滿剛採收的芋頭。(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這些象徵著勤奮與財富的禮芋與禮肉,透過饋贈的方式,分享主人家的喜悅,也延續部落的文化脈絡。這些象徵著勤奮與財富的禮芋與禮肉,透過饋贈的方式,分享主人家的喜悅,也延續部落的文化脈絡。(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我要繼續種芋頭,因為那是有故事的食物。」偉駿說。芋頭與地瓜雖是日常餐桌食物,卻因耕作過程辛勞而顯得格外珍貴。對他而言,每一次收成都帶著文化的重量與家庭的記憶。

期待傳統盛典在世代更迭中延續,讓年輕人看見傳統美德與文化價值。一位長者笑著說:「希望有更多新屋落成,這樣我的金飾、銀盔才不會孤單。」◇

為了辦理傳統落成禮,必須有一田豐收的芋頭。為了辦理傳統落成禮,必須有一田豐收的芋頭。(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巡芋田、找水源、育苗、種植。從割草到施肥,從病蟲害防治到除草,偉駿一步步學習。巡芋田、找水源、育苗、種植。從割草到施肥,從病蟲害防治到除草,偉駿一步步學習。(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從邀請、迎賓、對唱,到分送禮芋禮肉,每個環節都蘊含學問。從邀請、迎賓、對唱,到分送禮芋禮肉,每個環節都蘊含學問。(蘭嶼蘭恩傳媒網提供)
延伸閱讀
竹南/宮廟出繪本 傳揚傳統文化
2025年08月29日 | 1個月前
屏東│傳承部落傳統 靈媒文化開課
2025年08月07日 | 2個月前
【浮生行吟】說說兩個「字」
2025年07月11日 | 3個月前
神韻2026台灣巡演跨年起跑 9月1日開賣
2025年08月31日 | 1個月前
臺中│運用在地食材 名廚熱鬧辦桌
2025年08月20日 | 1個月前
│蘭嶼│海洋民族的奔放節奏
2025年07月05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