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為何不應該禁止生牛乳?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母親因感染細菌而失去了腹中胎兒,感染源是標有「僅供寵物食用」的生牛乳。生牛乳(未經殺菌的動物鮮奶)再次成為新聞焦點。
這是個悲劇,我不想淡化她失去孩子的悲痛,我們應該靜默一會兒,為這個家庭哀悼,為他們祈禱。但這件事不應該被武器化,成為剝奪這個所謂的「自由國家」賦予我們的享用生牛乳這項微小且脆弱權利的藉口。
我們還應當提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巴斯德殺菌法真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還是為了鞏固對食品系統的控制?
◎ 巴斯德殺菌法:也稱為巴氏殺菌法、低溫殺菌法,是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於1864年發明的一種食物保存方法,其原理是用低於攝氏100度(一般介於70~90度)的短暫加熱,進行消毒,以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使食物在不變質的狀況下延長保存時間。
在過去20年裡,數以萬計的小型奶牛場紛紛倒閉,獨立的農場主受到擠壓,而集中式的大型奶牛場卻蓬勃發展。
安全是新聞頭條,但權力和利潤始終是故事的一部分。
我先表明立場:我是生鮮奶的支持者,我的孩子們每天早晨醒來,都迫不及待的要幫忙擠牛奶。他們喜歡用剛擠出的溫熱牛奶,攪拌有機可可粉,做出泡沫豐富的熱巧克力,泡沫比任何義式濃縮咖啡機打出的都要豐富。他們還會纏著我要「寶寶卡布奇諾」(babyccino)——蒸過的生奶撒上肉桂粉。我們家養奶牛,每天花時間和精力擠牛奶,因為我們相信這是孩子健康的最佳飲食之一。
我在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期間連續生了四個孩子,去年,我體重超標了45磅(約20.5公斤)。雖然我堅持健康飲食,自己烘焙麵包,並自家種植大量蔬果,即便如此,我仍然無法減重。
在研究腸道健康時,我了解到雙歧桿菌的重要性,以及母乳和生牛奶在滋養這些益生菌方面的關鍵作用。
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連續18天只喝生鮮奶、生優格、水和咖啡,後來在基督教的大齋節期間又堅持了46天。我減掉了20幾公斤。更重要的是,炎症消失了、腦霧消散、精力也恢復了。幾個月後,體重沒反彈,也沒有食慾的貪念,感覺比十年前還好。
我的孩子們每天都喝生牛奶,他們從未得過流感,也從未有過耳部感染。我們幾乎從不生病,即使病了,我們的免疫系統也能正常發揮作用,我幾乎從不帶他們去看醫生。
老實說:擠牛奶並非無菌操作。奶牛的乳房就在尾巴下方,這存在風險,但對不乾淨的牛奶進行巴氏殺菌,並不能使它變得乾淨,只是殺死了細菌,包括那些有益於腸道健康的菌群。
母乳和牛奶在成分上有著驚人的相似,據估計,它們的成分相似度超過90%。
當我一邊給女兒哺乳,一邊給蹣跚學步的幼兒倒出從Costco(好市多)買來的燕麥奶時,我問自己:自家奶牛產的奶——在成分上幾乎與母乳相同——為何會被視為危險之物,而一盒能在貨架上長期保存的工業燕麥漿卻能被當作健康食品出售?
我們不會在大腸桿菌爆發後,妖魔化菠菜,在召回和死亡事件後,我們也不會禁止生菜、花生醬或冰淇淋。作為一名廚師,我一次又一次接到召回電話。重點始終是清潔和透明度,而不是直接禁止這些食品。
差別對待 生牛乳被妖魔化?
歐洲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的發現不容忽視。「農村環境的抗過敏研究」(PASTURE)追蹤了五個國家近1千名嬰兒,結果顯示,飲用未經處理的牛奶的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裡,呼吸道感染和發燒的機率降低了約30%。涵蓋了歐洲數千名農場和非農場兒童的GABRIELA和PARSIFAL研究發現,飲用農場生牛乳的兒童患哮喘和過敏症的機率顯著降低。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具有保護作用的成分:完整的乳清蛋白、ω-3脂肪酸和免疫複合物,這些成分在工業熱處理過程中都被破壞。換句話說:
巴氏殺菌所破壞的蛋白質和細菌,可能正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最需要的。
這種「農場牛奶效應」已被反覆驗證。飲用未經加工的農場牛奶長大的孩子,患過敏症、哮喘或反覆感染的可能性較低。這些發現並非邊緣性研究,它們發表在主要學術期刊上,經過同行評審,並在不同人群中具有一致性。
與此同時,美國關於食品安全的討論仍不一致。
2006年,袋裝菠菜導致近200人患病,其中3人死亡,但沒有人呼籲禁止菠菜。類似地,當花生醬、哈密瓜或冰淇淋導致住院和死亡時,全國的討論聚焦於透明度和衛生狀況,而不是直接禁止這些食品。相比之下,生牛乳卻被視為特殊的「惡棍」。同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其他農產品上,可能會促使人們呼籲改進生產流程,但在生奶問題上,卻號召全面禁止未經過巴氏殺菌的奶製品。
眼下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兒科醫生在電視和媒體上呼籲:「不要喝生牛乳,不要給孩子餵生牛乳。」可我從未見過有兒科醫生在菠菜召回後上電視說:「不要給孩子吃綠葉蔬菜。」在花生醬受沙門氏菌汙染後,也沒人告訴家長永遠不要再給孩子吃花生醬。也沒有人在受汙染雞蛋導致數十萬人感染後,勸告說「永遠不要吃冰淇淋」。唯獨生牛乳被如此對待——無論其益處如何,也不管衛生狀況和來源如何,發出全面警告,讓大家澈底遠離它。
諷刺的是,生牛乳比上述任何一種食物都更有益健康。
歐洲數據顯示生乳能降低兒童哮喘、過敏與感染風險,這點是菠菜、花生醬和冰淇淋無法企及的。這些食物也不具備母乳與生乳共有的獨特成分組合——包含免疫因子、健康脂肪及有益菌群。如果我們不僅以風險來衡量食物,還以其滋養和治癒的潛力來評估,生牛奶將遠超其他食物。
巴氏消毒牛奶隨處可見。相比之下,生牛乳僅在20個州是合法或部分合法的。在其他地方,人們會加入奶牛共享計畫,購買標有「僅供動物食用」的大罐生牛乳,或者悄悄的在停車場與阿米什農民交易。這種隱祕交易並不是因為生牛乳比其他食物更危險——而是因為現行監管體制對其採取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我相信上帝創造的食物是人類健康的基礎。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粗心大意,食品生產的每一環節,清潔衛生都至關重要。但,將生牛乳妖魔化,同時,忽視已被證實的益處,且在眾多存在風險的食物中將其單挑出來——感覺與其說是出於健康考慮,不如說是為了控制。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成年人可以選擇吸菸、購買充滿色素和種籽油的超加工「食品」、大量飲用碳酸飲料。然而,同樣的州卻告訴我,將生牛乳倒進孩子的杯子是非法的?這種矛盾值得我們深思。
我知道飲用生牛乳存在固有的風險——就像開車或生活中幾乎任何事情都伴隨風險。生活並不絕對安全,無論我們多麼努力的讓它無菌化,它永遠不會變得完全安全。但我們並不是要過與自然隔絕、無菌的生活,我們試圖讓食品系統「安全」、「無菌」的所有努力,只讓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健康。我們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我們完全做錯了?
佛羅里達州的悲劇令我們感到悲痛,但絕不能被當作又一個藉口用來推動行業壟斷、剝奪小農場的自由,或成為阻止家庭獲取他們認為最健康食品的理由。
生牛乳是一種完美的食物,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營養最豐富的食物之一。雖然生牛乳的安全性並非完美——但沒有任何食物是絕對安全的,它富含有益菌群,能預防感染和過敏。它滋養了像我這樣的家庭好幾代人。
如果菠菜可以召回而不被禁止,如果花生醬能致人住院卻未被禁售,那麼生牛乳也理應得到同樣的公平對待。
別再假裝唯一的焦點是風險,更重要的焦點是食品自由、人類健康,以及我們是否仍然信任大自然,還是只相信那些聲稱替我們管理自然的企業與監管機構。
作者簡介:
莫莉‧恩格爾哈特(Mollie Engelhart)是主權牧場(Sovereignty Ranch)的牧場主、再生農業實踐者,致力於推動糧食主權、土壤再生,並推廣自給自足的家庭農場經營理念。她是《被大自然揭穿的真相:推翻人們對食物、農業和自由的所有固有認知》(Debunked by Nature:Debunk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 Knew About Food, Farming, and Freedom)一書的作者。這是一部生動而引人入勝的自傳,講述了她從洛杉磯的純素食廚師和餐館老闆,轉變為耕耘土地的農民的歷程,以及大自然如何打破了她的文化思維定式。
原文:Raw Milk Is Back in the News-But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