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連署國高中10時上課 教團:須檢討課綱配套

有民眾提案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並縮短在校時間為6小時,已超過萬人附議。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有民眾提案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並縮短在校時間為6小時,已超過萬人附議。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有民眾提案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並縮短在校時間為6小時,已超過萬人附議。家長團體、教育團體15日均表示,若要縮短上課時間,就必須面對課綱與課程內容,要有配套措施支持;教育部則說,該提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後續將進行連署提案研處,並在11月14日前完成。

日前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主張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時到下午4時,以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有更好的學習效率,提案於9月9日發起後,9月14日已通過附議門檻,至今附議人數破萬。

提案人認為,延後上課可使學生能有充足睡眠,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學習效率大減、憂鬱情緒增加、自傷自殺風險提升等,下午4時放學後能有更多時間進行個人興趣探索、製作學習歷程、進行社交活動、從事健身運動等。

對此,教育部回應,因該提案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後續將進行連署提案研處,並依據《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規定於11月14日前完成具體回應。

國教盟:須檢討課綱配套

國教行動聯盟表示,肯定改善睡眠、提升學習效率的提案初衷,但延後上課的類似倡議已多次出現,教育部已取消第一節前早自習,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可能導致壓縮教學,反而傷害學習品質。

國教盟指出,若課綱學分與課程結構不變,上課總時數幾乎沒有調整空間,縮短在校時間將造成「趕課」與教學壓力。

國教盟建議,釐清高中生「晚睡主因」與通勤、接送現況,同步確實評估取消早自習等既有措施的成效,也可考慮分區試辦「延後上課但維持課時」或「彈性到校」方案,若選擇縮短在校時間,則須檢討課綱學分數、評量方式與教師人力,並設計校內安心看顧與交通配套,照顧弱勢與需要接送的家庭。

全教總:廣納多元意見討論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認為,台灣學生確實存在學習時間偏長的問題,若要縮短上課時間就必須務實面對課綱與課程內容;如果要讓學生有充足睡眠,延後上課時間或縮短在校時間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為學生仍有可能習慣晚睡。

全教總也說,學生的需求值得關注,但應廣納專家學者、教師、教育部等不同面向的意見,討論不能單純聚焦在「延後上課」或「增加睡眠」上,而應放在課程設計、學生自治、及政策整合的整體脈絡。◇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台電演練興達電廠防災通報簡訊
2025年09月14日 | 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