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殯葬企業「福壽園」上市以來首現虧損

上海福壽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福壽園)今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達2.61億元(人民幣,下同),由盈轉虧。這是該企業自2013年在香港上市以來出現的首次虧損。
福壽園發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福壽園實現營收約6.11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44.5%,淨利潤虧損額達2.61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98億元。
對於虧損的主要原因,福壽園認為是墓地業務銷售下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墓園服務收入約4.77億元,同比下滑47.35%,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降至78%左右。經營性墓穴作為公司主要產品,上半年收入縮水了約4億元,降幅達到51%,平均售價從12萬元驟降至6.3萬元。
在福壽園公司註冊地的上海,上半年墓園及殯儀服務收入僅2.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4.2%;河南、黑龍江等地跌幅也超過50%。實際上,2024年福壽園歸屬母公司淨利潤降至3.73億元,同比下滑52.8%,為今年的虧損埋下伏筆。
在中國,不僅僅是福壽園,多家殯葬企業在今年上半年也出現了營收下滑甚至虧損。據《中國新聞週刊》9月14日消息,總部位於南京的萬桐園,2015年在港股上市,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收益僅1,106萬元,同比下降54%,由盈利轉為虧損。另外,安賢園、中國生命集團等公司也在半年報中表示殯葬收入承受壓力。
重慶靈安陵園營銷總監關萬芬透露了近年來中國殯葬業的變化。他說在重慶,骨灰寄存量近年來明顯上升。過去客戶都會選擇「熱葬」(逝者去世三天內辦完喪事),其間一定會定下墓位;但近兩年他接觸的不少客戶會選擇先把骨灰寄存起來,一年寄存費用只需要不到300元,逝者安葬的期程被無限延長。
有從業者表示,隨著經濟轉型,不少中產群體對買墓地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以前的客戶都覺得,買墓地是必需的,並願意承擔高價,但如今不少人傾向於觀望。
福壽園成立於1994年,是中國最早進入殯葬服務的民營企業之一。公司業務涵蓋墓地銷售、殯儀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