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國安韌性4面向

總統賴清德10日出席「2025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論壇」,他致詞時表示,台灣正處於不確定的時代,他認為國家安全內容不只是軍事防務,更應涵蓋資安、通訊、能源、金融等多面向,提升整體韌性才能夠保障國家安全;他也提出國家安全韌性應該包含供應鏈、數位通訊、全社會防衛、經濟等四大面向。
首先是供應鏈韌性,賴清德說,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面對國際風險與國際經貿變局,要確保戰略自主以及供應鏈安全。政府對此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推動產業振興所需的基礎建設,並透過國際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是經濟政策,更是維護國安的基本戰略。
再來是數位通訊韌性,賴清德說,資訊與通訊安全是國家韌性的命脈,政府推動多層次網絡建設與防護,不僅是海底電纜、網路光纖,甚至太空低軌衛星、中軌道衛星以及同步衛星,政府目前正在尋求打造主權衛星,讓通訊能夠更便利、安全。
第三個面向是全社會防衛韌性,賴清德表示,國家韌性必須建立在人民的信心以及凝聚力上,不能夠單靠國防力量,政府會持續強化社會安全網、危機演練與跨部門協調,確保挑戰來臨時,不管是天災地變或者地緣政治衝擊,人民對國家和社會都能夠有安心、互信、互助。
籲金融業挺中小企 勿雨天收傘
第四個面向是經濟韌性,賴清德說,台灣經濟近年來持續表現亮眼,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75%,目前就業情況也是近20年來最好,失業率在3.2%到3.3%左右。雖然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4.45%,連2年高於全球平均,但中小企業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種種挑戰,政府應特別注意中小微型企業的升級轉型,以及應變關稅的能力。
賴清德說,政府未來將強化金融機構的幫助,除了落實行政院提出的930億元對中小微型企業照顧外,希望金融單位能夠特別留意中小企業需求,「不能夠雨天收傘,應該要共渡難關」,相信台灣中小微型企業的體質,在政府協助下,有機會克服難關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