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館圓環9月13日開拆 民團籲蔣萬安勿一意孤行

台北市政府27日臨時宣布,將於9月13日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地下公車專用道,改造為正交路口,工程預計11月下旬完工。此舉引發多個交通團體、學生與跨黨派議員強烈反彈,痛批市府「突襲式決策」、無視交通專業與民意,並呼籲市長蔣萬安懸崖勒馬,停止一意孤行。
民團掛布條抗議:政令布達、非民意溝通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28日號召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全國外送產業工會、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等團體,在圓環現場掛上「蔣不聽!反對市府強拆圓環」布條抗議。聯盟理事林柏勛指出,市府對民間提出的交通改善方案,常要求先凝聚里民及商家共識才能試行,但這次卻繞過程序強行推動。
他質疑,市府宣稱改為正交路口會更安全,但過往案例卻往往是藉由限制用路權益換取安全,例如小巨蛋旁南京敦化路口拆圓環後全面禁止左轉,復興圓環拆除後禁行機車,顯示「安全」其實是建立在犧牲特定族群的結果。
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則質疑,市府召開的說明會早已淪為政令布達,完全沒有商量空間,是「非常不智的行為」,更直言「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嚴重」。
學生憂通勤受害 里長承壓表態反對
鄰近的台大、政大與師大學生代表也到場發聲,擔心公車地下道填平後將拉長通勤時間,影響跨校區修課權益,呼籲市府不要罔顧民眾的聲音。學府里長李淳琳更坦言,身為國民黨籍里長反對市府政策「壓力非常大」,但仍要替里民爭取合理交通規劃,呼籲應先試辦改善標線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拆除。
跨黨派議員:忽視民意
社民黨市議員苗博雅批評,過去委外報告並未建議填平地下道,民團也曾免費提出標線優化方案,卻遭市府忽視,如今直接編列上億元預算動工,根本是「浪費民脂民膏」。民眾黨議員張志豪則怒批市府「突襲開工」,甚至7月底說明會上民眾的建言都還沒回應,市府就宣布開拆,毫無誠意。
市府:標線效益有限 拆除更能確保安全
對於外界批評,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回應,已將民間提出的標線方案送專家審查,經比對國外案例並考量台北市高機車占比,認為效果有限,無須試辦;改造為正交路口則能根本解決交通安全疑慮,因此決定動工。
公館圓環拆除計畫從今年3月蔣萬安宣布後便爭議不斷,曾因議員與民團反對而暫緩,如今市府再度強勢推動,掀起更大反彈。多個團體預告將持續向市府抗議,要求重新檢討決策過程與專業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