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影響百億教育經費 教團籲朝野休兵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將下放約3,753億元給地方政府運用,其中教育經費約800億元,多個教團28日指出,地方經費看似增加,卻面臨沒有配套人力與責任。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將下放約3,753億元給地方政府運用,其中教育經費約800億元,多個教團28日指出,地方經費看似增加,卻面臨沒有配套人力與責任。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將在2026年下放約3,753億元給地方政府運用,其中教育經費約800億元。多個教育團體28日指出,地方經費看似增加,卻面臨沒有配套人力與責任,中央原本支應的教育補助與政策中斷,影響育兒津貼、免學費補助等政策,呼籲朝野休兵,並即刻啟動修法,重建教育財政秩序。

振鐸學會、台中市父母成長協會等教育團體2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中央將在2026年釋出約3千多億元給地方政府,其中800億元為教育經費,但地方政府並不具備相對應的業務能力,短時間內執行人員不足,且縣市之間資源條件落差太大,恐加劇城鄉差距。

順地台灣福留子孫專案執行祕書丁志仁指出,主計總處的算法有誤,把今年中央教育經費占全國教育經費比例,扣除明年度中央減少收入占全國收入比例,作為新比例推算教育經費,兩者性質完全不同,導致教育預算被超刪345億元。

丁志仁呼籲,朝野應在教育預算休兵,並修法《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討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應負擔的經費比例;被超刪的300多億元教育經費,應辦理追加預算。

對於修法方向,振鐸學會建議,應明定中央收入編給教育經費占比,保障少數較不寬裕的縣市基本需求;地方政府的教育預算平均與收入占比也應訂定在內。同時,希望修法訂定中央政府教育經費的法定最低下限,以保障資源較不足的縣市,避免城鄉差距擴大。

自主學習公共化推動連線召集人沈潔伃表示,台灣一直把教育視為優先公共投資,我國教育經費占前3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調高至23%,憂心明年之後優勢不再,將率先衝擊鄉村地區的孩子,以及社經條件不利的學生,希望政府持續投資教育,守護下一代。◇

延伸閱讀
華為雲重組 資源投入AI領域
2025年08月27日 | 6天前
星艦第10次試飛 成功釋放模擬衛星
2025年08月27日 | 6天前
中國首家百盛商場 年底關門
2025年08月27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