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百盛商場 年底關門

中國大陸首家百盛商場北京復興門百盛,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閉店。圖為西安的百盛商場。(大紀元)
中國大陸首家百盛商場北京復興門百盛,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閉店。圖為西安的百盛商場。(大紀元)

【記者邢度/報導】

中國首家百盛商場——北京復興門百盛,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閉店。這座曾經代表外資百貨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地標,經營逾三十年後因持續虧損而退出舞台。

復興門百盛自1994年開業以來,憑借外資品牌組合與現代化經營模式,一度成為北京零售業的標桿,被視為「改革開放」後中外合資商業的典型案例。隨著電商平台崛起和同業競爭激烈,百盛多次改造仍未能扭轉頹勢,近日公告將在2025年底關閉,並直言,商場多年虧損,已無法維持經營。

「現在很多商場幾乎看不到什麼人,營業員比顧客還多。」北京居民呂先生8月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百盛的知名度和麥當勞一樣,在九十年代家喻戶曉。我常去那裡買東西,商品比西單商場、王府井百貨更多樣,也更有保障。聽到復興門店關閉,還是覺得惋惜。」

復興門百盛關閉的命運並非個案。8月19日,大悅城控股宣布,將於9月退出長沙北辰三角洲項目,原商場將更名為「北辰薈」,意即全面撤出湖南市場;盈展集團因資金鏈緊張,已先後退出北京「THE BOX朝外」和上海「TX淮海」等項目。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撤場表明,即便是領頭的開發商也難以抵禦消費疲軟與資金壓力。

深圳零售業同樣面臨考驗。據業內人士估算,深圳現有購物中心超過兩百家,但真正能保持穩定盈利的不足一成。部分中型商場出現高空置率,租金也被迫下調,經營環境持續惡化。

北京大學前教師鄭先生受訪時表示,商場蕭條的根源在於購買力不足。他說:「財富過度集中,絕大多數人銀行存款有限。2018年就已顯現這種趨勢,如今就業形勢更差,老百姓不敢消費。高收入白領能走的都出國了,留下的要麼減薪,要麼裁員,怎敢多花錢?」

鄭先生認為,復興門百盛的閉店不僅是外資百貨在華的黯淡落幕,更是一種警訊,「沒有消費回暖,零售業很難重振。從百盛、大悅城到盈展,這些撤場案例說明中國商業地產與實體零售正在加速進入淘汰階段。」◇

延伸閱讀
電子熱傳產冷 7月工業生產兩樣情
2025年08月26日 | 8天前
紙菸混用電子煙 肺癌風險增四倍
2025年08月26日 | 8天前
中共疑助中國人走線美國
2025年08月26日 | 8天前
洗腦港人 中共從青少年下手
2025年08月23日 | 11天前
逮共諜 德國起訴美前國防包商
2025年08月26日 | 8天前
川普:國防部或更名為戰爭部
2025年08月26日 | 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