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出任運動部長 體育人士點出4隱憂

連續在2屆奧運中奪下男子羽球雙打金牌後退役的李洋,確定將接任我國首任運動部長。知名足球球評石明謹指出,他在運動部成立前參與了多場會議,有4項令人最憂心的問題,在運動部成立後仍未獲支持,包含內部單位、人事幾乎沒變、許多沉痾未列入改革方向。
李洋即將出任首任運動部長,石明謹與台灣首位女性棒球裁判劉柏君共同對此發出聲明。聲明中指出,兩人當時願意列入民進黨2024年不分區立委名單,就是因為在全台政黨中只有民進黨有運動圈的代表,且他們都希望能藉此獲得對國內的運動政策提出建言的機會。
聲明中提及,外界質疑李洋年紀輕、無行政資歷、是政治素人,但這也是他的優點,因為年紀輕可以更貼近民意,沒有行政資歷代表沒有過去的包袱,政治素人可以有更多改革的動力。李洋是個正直而且充滿熱情的人,不管在哪個位置上,他都會是個認真做事的好人,期待他可以注入改革的動力,但有4項最令人憂心的問題,始終沒有獲得支持。
運動部組織、人事不變
李洋恐有被架空風險
石明謹表示,體育署升格為運動部,人力成長、預算加倍絕對是好事,但光是組織擴編不可能達到改革效果,就目前運動部的組織架構而言,除了增設一個適應運動司之外,其他單位仍與原有的體育署一模一樣,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改,恐怕也不可能大刀闊斧的創造新思維。而在人事方面,除了部長外,大部分的職位只是原地升遷,李洋恐有被架空風險。
更重要的是,「舊有的沉痾並沒有被列入改革的方向」。石明謹指出,不論是體育班制度的檢討、單項協會的管理、跨部會的整合問題,都不在成立運動部的組織面向中得到「升格」,只能留給新任部長解決,但這樣又回到人治的結果,沒有從根本上討論,恐怕無法得到長期效果。
此外,聲明中強調,在現有的體制中,還存在對運動產業的認知缺乏、對運動外交的錯誤想像、對奪牌主義的過度迷思等問題,若沒能透過運動部成立的契機一次性加以矯正,就錯失了一次澈底改變的良機,「未來的挑戰才開始,而且這第一步,並沒有完全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希望這些擔憂都不會發生。
而同樣在2024巴黎奧運中拿下金牌的女子拳擊國手林郁婷說,李洋是很有想法卻不只停留在想法的人,他總能在自己感到困惑時幫忙把思緒梳理清楚,踏實行動,讓人相信他做什麼都會變好。運動員最懂運動員的需求,「有這樣一位從選手走上領導位置的人,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希望。」期待他能帶領大家,為運動員爭取更完整的環境,讓更多年輕選手敢夢、敢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