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釀熱中暑 更讓男性「精」力衰退

應避免熱源直接接觸,如筆電放置大腿、熱敷袋或長時間泡溫泉,能降低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奇美醫提供)
應避免熱源直接接觸,如筆電放置大腿、熱敷袋或長時間泡溫泉,能降低對男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奇美醫提供)

【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

(大紀元記者賴友容臺灣臺南報導)高溫不只讓人熱中暑,還可能讓男性生殖系統「全面當機」!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謝昆霖與醫學研究部教授張菁萍透過動物實驗證實,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從事高強度產熱活動,可能因睪丸無法散熱、賀爾蒙系統改變及生殖組織破壞,導致精蟲的質量急劇下降,甚至引發性功能障礙,可能成為氣候高溫變遷下被忽視的生育危機。

高溫讓睪丸無法冷靜 精蟲品質直線下滑

精蟲生成的最佳溫度約在攝氏34℃,因此製造精蟲的「工廠」–睪丸會創造出比核心體溫低2℃至4℃的涼爽環境 。為了維持這個「黃金溫度」,人體演化出一套精密的「天然冷氣系統」,包括會收縮放鬆的提睪肌、能調節散熱面積的陰囊皮膚,以及扮演「熱交換器」的蔓狀靜脈叢。但當男性處於高溫環境或進行高產熱活動時,這套系統竟可能失靈。

張菁萍研究團隊首創「老鼠跑步機」裝置,模擬人類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高強度運動所產生的「運動型熱中暑」,並系統性分析熱壓力對動物各生理系統的影響,也探討運動型熱中暑對於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

該研究發現高溫能抑制大腦向睪丸發出的賀爾蒙指令,使得睪丸無法順利運作,同時也造成睪固酮分泌減少;並且包括睪丸、副睪丸及攝護腺等相關器官的組織也有不等程度的破壞,這些連鎖反應不僅讓精蟲生成效率大幅降低,甚至影響雄性動物的勃起硬度,造成「性能力」與「生育能力」雙雙受損。

將研究熱傷害致不孕 連結至醫學臨床

張菁萍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包括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2021)和分子與細胞內分泌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24),為臺灣首度系統性探討熱傷害對男性不孕的實驗性研究,也成為全球少數聚焦於氣候高溫變遷與男性生殖健康危機的關鍵報告之一。

同時,謝昆霖也將此研究結果轉譯至臨床,在問診中納入高溫暴露的評估,特別針對因為不孕、睪固酮低下症狀、性功能障礙而求診的男性病人,並依據個人之生活與工作型態,給予個別化的防熱建議,提醒許多病人注意這項過去甚少被注意的男性健康「隱形風險」。

對抗「高溫精蟲殺手」 六大生活習慣保護男性生殖健康

為了守護男性生殖健康,謝昆霖建議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以下6個方法,特別針對高風險族群,例如戶外工作者、高強度體力勞動者、室內高溫作業者、長時間久坐者與密閉空間工作者,以及生活中常接觸熱源者,更須提高警覺。

六大保護生活習慣包括:

1.避免高溫曝曬:盡量避開減少在中午時段長時間待在戶外,並避免待在悶熱、通風不良的場所。

2.穿著透氣舒適:選擇寬鬆、排汗的內褲與衣物,讓陰囊保持通風,避免長時間穿著緊身褲。

3.遠離局部熱源:避免筆電直接放在大腿上,並減少泡溫泉或蒸氣室的頻率與時間。

4.維持健康生活:保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並有效管理壓力,增強身體抵抗力。

5.善用降溫設備: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運動時,可利用冷氣、電扇或降溫背心輔助。

6.主動健康檢查:若有不孕、性功能異常等狀況,應及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是否有高溫暴露史。◇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