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徵小額關稅 中華郵政暫停收寄包裹

因應美國關稅措施影響,中華郵政8月26日宣布,即日起暫停收寄發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民眾仍可透過郵局窗口的商業快遞收寄,不過價差可能達一倍以上,中華郵政表示,將積極配合國際郵政公司(IPC)建立代收關稅機制,盼盡快讓窗口收寄也能代收稅款。
美國自8月29日起全面暫停低價商品小額豁免關稅優惠,所有寄往美國等於或低於800美元的進口郵件,均須繳納關稅。中華郵政宣布,自8月26日起暫停收寄發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受影響範圍包含國際商品快捷、國際包裹、國際e小包、國際掛號小包及國際平常小包等。
中華郵政郵務處長柯清長表示,這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決定,由於全球郵政體系目前尚未提供「寄件人預繳關稅」服務,加上負責載運貨物的航空公司也無法代收關稅,全球郵務系統均面臨實際執行上的困難,香港已率先在4月停止收寄美國包裹,日本郵政也在8月19日停止收寄,印度則是在8月25日停止收寄。
柯清長說明,透過中華郵政交寄的國際郵件中,約有14%寄往美國,其中,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包裹占九成七,去年交寄量達34萬件,年營收約3.65億元,約占中華郵政整體營收10%。寄送物品多為民生物品居多,近年來也有部分商品樣品;中小型電商部分,則以衣服或鞋子等貨物為主。
民眾如有寄往美國之商品類郵件,仍可透過營業窗口提供的DHL、FedEx等商業快遞代收服務寄送,不過價差達一倍以上。柯清長說,若以1.5公斤來比較,中華郵政EMS郵資為1,310元、DHL為2,499元、FedEx為3,958元,且關稅還要依據商品報關價值另計。
柯清長表示,短期內將尋求各種解決方案,包含與商業快遞業者洽請對接方式,或透過關務署與美國海關介接,以盡快建立從窗口收件時即可代收關稅的機制,並積極配合國際郵政公司建立代收關稅機制推進相關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