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社區食堂 大規模倒閉

以老年人為主要客群的「社區食堂」,幾年前在中國一窩蜂冒出來,官方補貼中斷後難以維持,隨後大規模關閉,同時讓不少買了食堂餐卡的老人無處退款。
中共二十大後的一份官方文件要求各地試點規劃建設幼兒園、老年服務站、醫療服務站等項目,並配建食堂、藥店、家政服務站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所謂「一站式」服務。隨後中國各地便興起了社區食堂的開設風潮。據不完全統計,自上述通知發出後大約一年內,中國各地便設置了約1,700家社區食堂。
未料,第一批社區食堂中,一間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社區食堂,在開業僅一個多月後便關門。三個多月後,社區食堂關閉的規模擴大。2023年年初,中共官媒《半月談》實地探訪發現,第一批社區食堂(大食堂)營運已經虧損,不得不停業。近兩年,社區食堂的關門潮席捲了包括北京、西安、杭州、蘇州等在內的多個大城市。
高級經濟師張平發出文章表示,數據顯示,有1,700家社區食堂停止營業。業內人士總結了主因:一是距離太遠,很多老年人去不了;二是很多社區食堂為了資金,騙老人來辦儲值卡,結果沒過三個月,老闆經營不善跑路,老人們握著廢卡欲哭無淚。再來是社區食堂剛開業時,大肆辦理打折優惠活動,等到附近老人們都來用餐,飯菜價格卻悄悄漲上去;以及隨著政府補貼停發,社區食堂也撐不住了。
美國之音曾報導,台灣龍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賴榮偉認為,社區食堂模式不僅違反了市場規律,更會對整個產業鏈產生消極影響。他表示,這類項目打著「惠及老百姓」的旗號,實質上是將失業人士和家庭主婦組織起來從事虧本生意,扭曲了市場經濟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