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之子——太陽王路易十四

1667年,路易十四的王家藝術學院的成員。(公共領域)
1667年,路易十四的王家藝術學院的成員。(公共領域)

文/蔡大雅

在1715年9月1日清晨,凡爾賽宮裡一片肅穆哀戚,他躺在寢宮的床上,在眾人圍繞下,慢慢走向生命的終點。他是法國偉大的國王,人尊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在彌留之際,他看到自己的一生如同播放電影般的歷歷在目。

77年前,也就是1638年,在他的父母結婚23年一直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路易十四來到人間,成為路易十三的長子。這個眾所期盼的新生兒,被取名為Dieudonné,意為「神賜之子」。

天賦超常的眼光與記性

他擁有法國和西班牙王室,以及義大利麥地奇家族的血統,遺傳了各個家族的特性:法國王室對生命與享受的熱愛、義大利梅迪奇家族對藝術的鑑賞力,以及西班牙王室對榮耀與王權的注重,加上他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敏銳的眼光、超強的記性,奠定了他作為名君的鮮明性格。

四歲時,正當壯年的父親去世,路易十四被母親抱上王座,開始他長達72年的統治生涯。不過在開始的十幾年裡,是由他的母后攝政,實權掌握在紅衣主教兼宰相馬薩林的手裡。

太子時期幼年的路易十四,Philippe de Champaigne繪。太子時期幼年的路易十四,Philippe de Champaigne繪。(公共領域)
1661 年路易十四的肖像。1661 年路易十四的肖像。(公共領域)

在馬薩林的培養下,路易十四除了擁有豐富多樣的知識外,更學到高明的從政手法。馬薩林去世時,23歲的路易十四已經可以輕而易舉的擔負起國家大任,施展自己的治國才能了。

路易十四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覺得疲倦,在召開朝廷會議時,他總是仔細聽取每個報告。他的記憶力超強,眼光敏銳,進入一間滿是人群的寬廣大廳後,馬上就能察覺誰在場誰不在場。他親政後大力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改革,大興土木,建設巴黎和凡爾賽宮;他帶領法國參加四場大型戰爭,於戰場上英勇善戰,擴張了法國的領土。在他的治理之下,法國達到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身著加冕大典禮服的路易十四肖像局部圖。身著加冕大典禮服的路易十四肖像局部圖。((Juliet Zhu/大紀元)提供)

輝煌的文藝成就

即使路易十四沒有帝王的頭銜,他仍然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人:他總是愉悅友善、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他有堅強的意志,面對疼痛和生命危險能淡然以對。根據史書記載,他曾未經麻醉就接受開刀治療,手術幾週後,便騎馬外出。他學問淵博、馬術高明,喜歡狩獵、戲劇和音樂。路易十四還有一項其他君主都沒有的獨特興趣——舞蹈。

◎ 熱愛芭蕾舞 確立基本動作體系

路易十四喜好舞蹈,認為跳舞是對身體最好的訓練。不只是作為旁觀者的欣賞,他還喜歡自己出場跳,而且不只業餘性質的在舞會上盡興而已,卻是真正作為舞劇的主角,上舞臺作正式表演。從他13歲第一次登臺演出,到30歲時因為體重原因而退出舞臺為止,總共在26部大型芭蕾舞碼中擔任主角。

23歲親自執政的那年,他在巴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王家芭蕾舞學校,禮聘多位當代的藝術界大師,如:盧利(Jean-Baptiste Lully)、莫里哀(Jean-Baptiste Moliere)等,專門負責芭蕾舞的創作和演出。

在這個時代的芭蕾舞碼,皆為男性舞者所創作,表現人體的力與美。此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並以法文命名,奠定了芭蕾動作的體系。

皮埃爾‧米尼亞爾《駿馬上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皮埃爾‧米尼亞爾《駿馬上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公共領域)

◎ 創音樂院 開啟巴洛克音樂時代

由於君王喜好跳舞,法國宮廷的作曲家必須隨時創作適合跳舞的音樂。1672年,路易十四建立了音樂學院。西洋古典音樂中著名的「慢-快-慢」三段對比式的法國風格,便是由盧利所奠定的。路易十四的宮廷舞曲後來被英國的作曲家菩塞爾(Henry Purcell)及德國的巴赫(J.S.Bach)加以運用發展,開啟了巴洛克音樂的時代。

除了舞曲外,宮廷生活中還需要各式各樣的音樂:音樂會、戲劇表演、宗教儀式、婚喪喜慶、國王出巡及外使來訪、巡獵,還有在戶外進行的餘興活動,如划船、賽馬、遊園等,都需要音樂伴奏。路易十四的御用樂手總人數約在150~200人之間,分別在軍樂隊、教堂樂團和室內樂團內演出。

◎ 藝術鑑賞力高 羅浮宮收藏劇增

除了舞蹈與音樂外,路易十四對藝術的鑑賞力,是少有君王可以並駕齊驅的,而他贊助支援藝術的慷慨,也堪稱史上罕見。

他以優裕的條件,吸引藝術家們定居巴黎,使他們安心創作:1663年他創辦了繪畫與雕刻學院(Academi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各地王公貴族也仿效國王,紛紛設立學校,鼓勵藝術創作,使法國成為當時藝術最發達的地方,並奠定此後重視藝術的傳統。

除了創立藝術學院培育人才外,路易十四更不惜重資收購藝術品。法國王室從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l,達文西的贊助者)開始,才懂得收集藝術品。路易十四為了收集藝術品,派遣一群人到義大利各地,專門為他收購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數量之大,以致於教宗曾下令,禁止各類藝術品出口。

路易十四是與清朝的康熙大帝同時代的人,此時法國與中國也開始進行文化上的交流。路易十四贈送康熙科學儀器,而康熙則回敬以藝術品,所以法國王室的收藏裡也有來自東方的藝術品。而北歐的畫作,尤其是尼德蘭畫派的作品,更是大量充斥其中,因為尼德蘭(今天的荷比盧一帶)在當時是法國的土地。

1672年路易十四發動法荷戰爭,領軍渡過萊茵河的圖像。路易藉由此戰重創荷蘭、名震全歐,不但造成荷蘭的「災難年」,更打響「太陽王」的名號,受到國內外的景仰。1672年路易十四發動法荷戰爭,領軍渡過萊茵河的圖像。路易藉由此戰重創荷蘭、名震全歐,不但造成荷蘭的「災難年」,更打響「太陽王」的名號,受到國內外的景仰。(公共領域)

在路易十四的收集之下,法國王室的收藏由原來的數百件,急劇增加到數千件之多。他把從各地收集來的藝術品放在羅浮宮,成為今日世上四大美術館之一的羅浮宮的起源。

◎ 鼎力贊助 文學科學蓬勃發展

文學和科學也由於路易十四的贊助蓬勃發展著。他先後成立了法蘭西文學院、科學院及喜劇院,網羅當代的傑出學者,如文學家高乃依(Corneille)、戲劇家拉辛(Jean Racine)、集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於一身的笛卡兒(René Descartes)、寓言家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天文學和數學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等等。

法蘭西文學院的設立,促進了法文的發展,語法逐漸定型、文法結構也逐漸清晰,成為世界上最優美精確的語言之一。由於法國當時國力強盛、文化發達,遂使法語成為歐洲上流社會通用的語言,如同今日的英文一般。直到十八世紀,遠在俄羅斯的貴族,使用法文交談的時候,甚至比用俄文的機會還多。

古往今來 巴黎的美麗與哀愁

根據考古顯示,最晚在西元前300年,克爾特人就定居在塞納河中的小島上(今日的西堤島),當時這裡被叫做巴黎西(Parisii)。最早有關巴黎的書面紀錄,是在凱撒的著作裡出現的,他在西元前53年帶領羅馬帝國的軍隊攻占法國,來到巴黎附近,遇到高盧人的抵抗,那時的巴黎被叫做「Lutetia」。

次年,羅馬軍隊再度進攻,在河的左岸興建城市,名為「Parisia」,那是一座典型的羅馬式城市,裡面有公共浴場、露天劇院以及神殿等公共建築。

西元508年法蘭克人占領巴黎,用木材建造教堂和宮殿,巴黎成為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首都。從11世紀起,巴黎開始往河的右岸發展,出現了市場。

菲利二世是第一個大力建設巴黎的法蘭克國王,他新建了第一道將整個巴黎包圍起來的城牆、拓寬了城內道路、設立公共噴泉、成立巴黎大學,並在西堤島和城的西端營造城堡宮殿,後者就是今日羅浮宮的前身。

百年戰爭時(1337~1453年),巴黎曾經被英國占領16年,直到1436年才被收復。當時英國軍隊勢如破竹,占領法國的大部分領土,法國簡直快亡國了。如果沒有聖女貞德的登高一呼,激勵法國軍民共同抗英,可能歷史就將改寫。

在路易十四的祖母——麥地奇的瑪麗王后攝政時期,法國已經擁有傑出的單體建築物。她讓人建造了具有她的家鄉托斯卡尼式,也就是文藝復興風格的盧森堡宮和杜勒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並且以她遺傳自家族對藝術的鑑賞力,努力將巴黎建設得更加美觀。

路易十四之家族。路易十四之家族。(公共領域)

雖然如此,當時的巴黎並非如今日所呈現的那樣壯觀氣派,它仍是一座道路曲折狹小、木造的民居擁擠骯髒的中世紀式的城市。

巴黎重建計畫

路易十四想把巴黎建設成第二個羅馬,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開展了重建巴黎的偉大計畫。羅浮宮被改建;舊城牆被拆除,在原址鋪設大道;教堂、橋梁、公園等公共建設在城市各地出現;用許多宏偉的建築和優美的廣場來美化市容。

在基礎建設方面,巴黎的道路被拓寬、路旁植樹並安裝路燈;供水系統進行現代化、開鑿運河、連接下水道系統;成立醫院,為在戰爭中受傷的人提供免費治療。

在路易十四的建設下,巴黎快速發展著,人口超過70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都會。由於路易十四大力贊助文化事業,使1/5的歐洲精英都聚集在巴黎。建設進步加上人文薈萃,巴黎成為歐洲城市競相仿效的對象。

路易十四自幼登基,在他10歲時發生了「投石黨之變」,路易十四與母后被迫逃離巴黎,在外顛沛流離,這在年幼國王的心裡投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使他對巴黎產生排拒感,這也是路易十四後來大興土木,營建凡爾賽宮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易十四喜歡狩獵,年輕時,經常到距離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附近的森林裡去打獵,那裡有座他父親的狩獵行宮。當路易十四起意興建新宮殿時,這裡就成了他心目中最佳的選擇,因為這裡有綿密的樹林和一望無際的視野。他在親政後,立刻下令開始興建凡爾賽宮。

營造初期的凡爾賽宮。營造初期的凡爾賽宮。(公共領域)
凡爾賽宮殿外部立面,莊嚴高貴。凡爾賽宮殿外部立面,莊嚴高貴。(Shutterstock)

為了保證這個龐大的工程順利進行,路易十四除了在1671年成立建築學院,培養專業人才外,還規定全國各地在10年內禁止以石材營造房屋。然而,要進行如此大型的建築工程,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是大臣們的反對。理由是因為國家的財政拮据。大臣們不想因為一座宮殿而再度引發社會動蕩。

為了解決國家的財政問題,路易十四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改革。在節流方面,他嚴厲懲罰貪汙,整頓官僚體系;在開源方面,他設立人頭稅,向貴族收取高額稅金,卻不會增加一般人民的負擔。在一連串的改革政策下,國家的收入比以往多出一倍,人民應繳納的稅額甚至向下調降了。

另一個面臨的難題是建地自然環境的問題。根據當時大臣反對的說法,是那裡「風景淒涼,缺樹少水,除了泥沙就是沼澤,空氣也相當汙濁」。此時路易十四展現了他的堅強意志:他不顧眾人的反對,耗費巨資對環境進行改造。

史料記載,凡爾賽宮的前置和主體工程用了10年的時間、3萬名的人力,完成了一座長達半公里的豪華宮殿群、一座大型的花園、一座可以供給宮殿和附近村莊居民用水的大型蓄水池,以及三條放射狀的筆直大道和外界連接。位於正中央的大道連接香榭麗舍大道,直達羅浮宮的正門。帝都王宮的磅礡巨勢,盡顯無遺。

理性美代表作:古典宮殿群

路易十四建造如此巨大的宮殿,並不只是作為自己的居所,他預計將整個朝廷和政府部門全部遷移至此。此外,還要提供地方給王公貴族們居住。凡爾賽宮就像一座小城市一樣,在全盛時期,據說多達2萬人居住其中。

龐大的宮殿群是以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為基礎而加以擴建的,立面是古典風格,以三段式處理,亦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是理性美的代表作。內部裝修的突出特點是富麗奇巧。宮中有許多豪華的大廳,大廳的牆壁和柱子多用大理石砌成,天花板用金漆彩繪著天國世界的神聖壯麗,搭配裝飾用的貝殼、花飾及錯綜複雜的曲線等,以及雕刻精美的木製家具,呈現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裝飾風格。

宮中最為富麗堂皇的大廳是著名的鏡廳,它位於宮殿群正中央的二樓,一側以大型落地窗以及陽臺與廣闊的花園連接。另一側的牆壁上則鑲嵌了17面巨型鏡子,每面均由483塊鏡片組成。白天,人們在室內便可通過鏡子觀賞園中美景。傍晚時夕陽直接照射入廳,在鏡面反射下,整個廳堂金光燦爛。夜宴時,400支蠟燭的火焰一起躍入鏡中,鏡內鏡外,燭光輝映,如夢如幻。

路易十四主持建造的藝術傑作凡爾賽宮,展現了當時法國高超的藝術水平及在歐洲政治中的主導地位,成為十七世紀歐洲藝術水準頂峰的窗口。圖為凡爾賽宮最輝煌著名的大廳——鏡廊。路易十四主持建造的藝術傑作凡爾賽宮,展現了當時法國高超的藝術水平及在歐洲政治中的主導地位,成為十七世紀歐洲藝術水準頂峰的窗口。圖為凡爾賽宮最輝煌著名的大廳——鏡廊。((章樂/大紀元)提供)

由大運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亞農宮組成的凡爾塞宮花園,是典型的法國式園林藝術的體現。正對著鏡廳的中軸線上是一條延伸至地平線的大運河,運河兩旁的花園以幾何圖形排列,其中是修剪整齊的草坪和矮樹叢,旁邊排列著古希臘神祇的雕像和花盆;最外側是茂密的樹林,林中有錯綜的散步道和各項休閒遊樂設施。

路易十四極喜愛他的花園,他曾帶領眾人參觀,親自導覽。每週有二次,他總是獨自騎馬到森林裡去打獵。供他盡情騎馬驅策的禁苑,其面積是當時巴黎的1/4大小。

靜待光芒再現時

十七世紀的歐洲,可說是路易十四獨領風騷的時代,他與他的宮廷領導著歐洲各方面的時代潮流。豪華壯麗的凡爾賽宮成為各國君主建設宮殿的模仿對象,例如德國的卡斯魯厄(Karlsruhe)、奧地利的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等;法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築裝飾風格,如狂風般席捲歐洲各地;舞曲激發了巴洛克音樂的創作、法語成為通行語言;路易十四的行為舉止、穿著愛好、假髮的長度、鞋子的高度,瞬間流行於全歐洲。

今天,太陽王的凡爾賽宮在陽光下盡顯其壯麗輝煌。今天,太陽王的凡爾賽宮在陽光下盡顯其壯麗輝煌。((章樂/大紀元)提供)

歐洲各地的王公貴族樂於行法國的宮廷禮儀,視其為高貴優雅的表現。歐洲各地逐漸轉型成近代文明社會,而法國更成為個中翹楚,富強且文明,人民的生活水準居歐洲之冠。

他周旋於多位貴婦女士之間的浪漫情事,在當時就已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他的慷慨奢華和參與多次戰爭的耗費,被後世的歷史學者認為是導致數十年後法國大革命的遠因。他簽署了允許黑奴交易的法令,也被後人所詬病。路易十四在世間的功過,不知世間人能否論斷得了?

時間依然是1715年9月1日的清晨,路易十四躺在他寢宮的床上,豐功偉業的一生在他的眼前剛剛上演完。

他看到,他的國家在數十年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革命,他花費半生心血營造的凡爾賽宮在這場大革命中慘遭洗劫,淪為廢墟(雖然40年後重新修復,但已不復往昔的精美細緻);他的子孫被送上斷頭臺。他看到有個小個子的將軍成為帝王,帶兵征服大半個歐洲,最後遠征遙遠的北國失利,幾近全軍覆沒。法國在這一連串的動蕩後,往日的強盛榮景一去不返。

路易十四又看到,法國發動對普魯士的戰爭,卻以大敗收場。不僅首都巴黎被包圍、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還被普魯士君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並登基為王。

但厄運尚未結束。自稱是流氓無產階級的共產黨人,趁著法國處於憂患存亡之際,在1871年發起武裝暴動,成立「巴黎公社」。在其政權垮臺之前,他們下令縱火燒毀巴黎,同時開槍射殺人質。巴黎被大肆破壞,作為王宮的杜勒麗宮全毀、旁邊的羅浮宮部分毀損,參議院、內政部、財政部、羅亞宮、市政廳、聖馬丁門歌劇院等等大型建築物全遭祝融之禍。街上陳設的藝術品更是剩下1/10不到,巴黎公社的暴動成為西方藝術文化上的大浩劫。

法國的政局始終不穩,共和與帝制輪流上臺,又被一一推翻,直到世界性的二次大戰前後仍然如此。路易十四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國不到六個星期就被德國占領了。根據雙方簽訂的條約,2/3的法國領土歸德國統治,其餘的部分交由傀儡政府掌管,法國實際上已經亡國了。

戰後的局勢雖有起伏,大體上還算平和,只是好不容易獲得和平發展的時機,卻有紅色的邪靈盤旋其中,那是共產主義的餘孽所留下的禍患。路易十四性靈清明,看到法國人民被不可見的紅色邪靈玩弄操縱,朝著危險的懸崖走去。紅色邪靈的目的,是想葬送人類的未來。

路易十四發大心願想挽救他的子民。

他知道,太陽的光輝雖然落下,但日落後必將日出,萬丈光芒必在末世混濁之時再度升起。

171591日,太陽王的光芒暗淡下來了,偉大的靈魂靜待著下次的日出。◇

延伸閱讀
馬克龍將在48小時內任命新總理
2025年10月09日 | 26天前
台股創新高 市值登全球第8大
2025年09月24日 | 1個月前
Shein、Google面臨法國天價罰款
2025年09月04日 | 2個月前
聖米歇爾山 潮汐之間的天空之城
2025年08月29日 | 2個月前
楓丹白露宮 法國文藝復興靈感泉源
2025年06月30日 | 4個月前
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以強烈反對
2025年07月25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