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丹白露宮 法國文藝復興靈感泉源

榮譽庭院是楓丹白露宮內最主要的中庭空間,對外面向楓丹白露鎮。(Shutterstock)
榮譽庭院是楓丹白露宮內最主要的中庭空間,對外面向楓丹白露鎮。(Shutterstock)

編譯/陳遇

楓丹白露宮是約12世紀~19世紀法國國王的住所,是法國規模最大的王室宮殿之一。楓丹白露宮不僅是一座成功的建築作品,它的建築設計和藝術造詣對於法國的藝術,甚至整個歐洲的藝術發展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也是歷代藝術家臨摹效仿的對象。 

在法國北部,距巴黎市中心約50公里的楓丹白露鎮是著名旅遊勝地,這裡有著豐富的森林景觀和優雅壯觀的楓丹白露宮(Chateau de Fontainebleau),每年吸引大量觀光客前往。

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為美麗的泉水。12世紀,由於這裡有大量的泉水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法王路易七世便決定在此建造一間狩獵小屋和禮拜堂,成為他喜愛的居所之一。13世紀,法王路易九世將它改建成中世紀的城堡。後續的君主對它也進行許多改造,不過楓丹白露宮基本上是一座帶有防禦功能的中世紀城堡。 

法國楓丹白露宮和其花園的大花壇。(Shutterstock)法國楓丹白露宮和其花園的大花壇。(Shutterstock)
曼特農大門是楓丹白露宮的主入口。(Shutterstock)曼特農大門是楓丹白露宮的主入口。(Shutterstock)

脫胎換骨 成文藝復興宮殿

16世紀,國王法蘭索瓦一世希望將這裡建成「新羅馬」,楓丹白露宮從此脫胎換骨,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文藝復興宮殿。他委託法國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並請吉爾斯‧勒布雷頓(Gilles Le Breton,1553過世)擔任首席建築師。勒布雷頓將當時仍非常新潮的文藝復興藝術從義大利引入法國,可說是法國文藝復興城堡的始祖。他融合了中世紀結合城堡和防衛堡壘的主樓(donjon)結構和文藝復興的設計,創造出楓丹白露宮內部橢圓形的中庭空間。 

在宮殿周圍,他託人建造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花園。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設計多強調理性秩序和美感,多為對稱的形式,並且擺入許多噴水池、雕像、石洞(grotto)造景、不同的水體設計等,對法國和英國的花園設計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法蘭索瓦一世在楓丹白露宮內興建花園、涼亭等設施,甚至還有法國第一座石洞造景。 

1528年左右,法蘭索瓦一世開始在王宮內增建聖三一教堂(The Royal Chapel of the Trinity)。從聖三一教堂可以直通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 

法蘭索瓦一世畫廊展現了精湛的文藝復興工藝,在當時的法國是前所未見的富麗堂皇。他直接從義大利請來文藝復興建築師塞巴斯蒂亞諾‧塞利奧(Sebastiano Serlio,1475~1554)和佛羅倫斯畫家羅索‧菲奧倫蒂諾(Rosso Fiorentino,1495~1540)為他裝飾這座畫廊。在畫廊中,到處充滿精雕的木板和有著捲曲葉子圖案的粉飾灰泥(stucco)板塊,中間的壁畫描繪法國君主的榮耀,框邊則有精美的人物雕像。

聖三一教堂是法王法蘭索瓦一世在位期間(1515~1547年)興建的。(Shutterstock)聖三一教堂是法王法蘭索瓦一世在位期間(1515~1547年)興建的。(Shutterstock)

拿破崙1808年將國王寢室改成寶座室,成為拿破崙王朝留下的最後一間寶座室。(Shutterstock)拿破崙1808年將國王寢室改成寶座室,成為拿破崙王朝留下的最後一間寶座室。(Shutterstock)

新藝術風格 楓丹白露畫派

法蘭索瓦一世也邀請義大利畫家弗蘭西斯科‧普列馬提喬(Francesco Primaticcio,1504~1570)和雕刻家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1500~1571)來為宮殿裝飾。這些偉大的藝術家結合了最好的義大利和法國藝術,創造出新的藝術風格,叫作楓丹白露畫派。

楓丹白露畫派的藝術家擅長使用大量的粉飾灰泥來裝飾壁畫。粉飾灰泥是類似石膏的一種塗料,可灌入模具中創造出精美的立體牆面裝飾。法國文藝復興藝術對後世能夠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要歸功於義大利藝術。 

拿破崙三世委託建造帝國劇院大禮堂,設計時參考了凡爾賽宮特里亞農劇院。(Shutterstock)拿破崙三世委託建造帝國劇院大禮堂,設計時參考了凡爾賽宮特里亞農劇院。(Shutterstock)

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展現了精湛的文藝復興工藝,這在當時的法國是前所未見的富麗堂皇。(Shutterstock)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展現了精湛的文藝復興工藝,這在當時的法國是前所未見的富麗堂皇。(Shutterstock)

16世紀末期,法王亨利四世又對楓丹白露宮進行更多的建設。他在原本橢圓形的中庭西側,新增了兩座涼亭來擴大中庭空間,在宮殿東側新建了一座有拱頂的入口,甚至還重新整修宮殿所有的立面,使整體建築物的外觀更協調。

此外,又增建兩座畫廊,並從安特衛普請來法蘭德斯畫家安布羅伊斯‧杜布瓦(Ambroise Dubois,1453~1614)和巴黎的藝術家裝飾。這些藝術家更加豐富及推動楓丹白露畫派的發展。亨利四世也在王宮花園的池塘裡養鯉魚,這項傳統一直持續到今天。

16世紀末期增建的畫廊。(Shutterstock)16世紀末期增建的畫廊。(Shutterstock)

自16世紀後期法王亨利四世以降,楓丹白露宮的池塘裡就多了鯉魚。(Shutterstock)自16世紀後期法王亨利四世以降,楓丹白露宮的池塘裡就多了鯉魚。(Shutterstock)

拿破崙修復 保存楓丹白露宮

路易十四可說是歷任法國君主中最常待在這裡的國王,他在位期間邀請許多外國客人來此作客,像是瑞典女王克莉絲汀娜(Queen Christina of Sweden)。在他的規劃下,將楓丹白露宮的立面進行了修改,也新增一些新的套房。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景觀建築師安德烈‧勒諾特爾(Andre Le Notre,1613~1700)重新設計的花園。這座幾何造型的法式花園建於1660年~1664年,有著優雅的大花壇,面積高達34英畝。 

楓丹白露宮大花壇,有著幾何造型的優雅法式花園建於1660年~1664年,面積高達34英畝。(Shutterstock)楓丹白露宮大花壇,有著幾何造型的優雅法式花園建於1660年~1664年,面積高達34英畝。(Shutterstock)

從空中拍攝有著1,500間房間、花園空地占地面積超過320英畝的楓丹白露宮。(Shutterstock)從空中拍攝有著1,500間房間、花園空地占地面積超過320英畝的楓丹白露宮。(Shutterstock)

法式花園以幾何對稱和修整整齊的自然景觀著稱,巔峰之作莫過於17世紀的凡爾賽宮花園了。這座花園強調透視的視覺效果,宮殿通常是主要軸線或視覺的端點,在花園前會有一座露臺可以縱覽全景。法式花園裡還會有各種形狀的大花壇,所有的植物皆經過精心修剪,呈現高度秩序和約束力,裡面也有許多雕像裝飾。此外還會有水體,水池在這裡作為鏡子的作用,藉由倒映建築物或樹陣的景象來增加視覺深度。 

17世紀以後,法國國王主要以巴黎的凡爾賽宮為居所,楓丹白露宮因而沒有受到較好的維護。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王宮內部的許多裝飾和家具更被大量破壞,直到拿破崙稱帝後,才將它修復並保存下來。他將原本國王的寢室改成寶座室。今天,這間房間是拿破崙政權留下的最後一間寶座室。 

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在楓丹白露宮內新建帝國劇院大禮堂,設計參考瑪麗‧安東妮王后在凡爾賽宮的特里亞農劇院(Trianon Theater)。他也在王宮內添增許多中國明清時期的藝術品,許多是來自北京圓明園的珍品。
  
——部分摘譯自「The Heart of the French Renaissance: Chateau de Fontainebleau」,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延伸閱讀
颱風楊柳直撲 花東首當其衝
2025年08月12日 | 11天前
股市交易降溫 證交稅連5黑
2025年08月12日 | 1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