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 影響嬰兒腸道菌群與免疫力

嬰兒出生後第一週,腸道裡建立的微生物群,可能決定他們未來的健康!
一項針對近1,100名新生兒的最新研究發現,嬰兒早期腸道裡建立的菌群能築起免疫屏障,可以降低他們未來兩年因病毒性肺部感染的住院風險;這些腸道菌群是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從母體獲得的。這項研究是由倫敦大學與英國桑格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結果發表在近期的《刺胳針·微生物學》雜誌上。
這篇研究論文的首席作者,兒童感染科醫師克莉絲蒂娜·賈西亞-毛里諾(Cristina Garcia-Mauriño)表示:「嬰兒早期腸道特定菌群,能顯著降低他們患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這對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幼兒住院的主要原因)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聚焦於一種腸道益生菌「長鏈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研究發現,帶有較多這種菌的新生兒,未來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機率明顯降低。長鏈雙歧桿菌可幫助穩定腸道環境,強化免疫功能,宛如為嬰兒穿上「免疫盔甲」。
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參與調節呼吸道免疫,影響嬰兒對病毒的抵抗力。研究資深作者之一、傳染病和流行病學專家奈傑‧菲爾德教授(Nigel Field)表示,這項發現「令人驚歎,且前所未有」,腸道菌群就像免疫系統的監護者,幫助嬰兒抵禦呼吸道感染。
不過,研究尚未證實,菌群可以直接預防感染,但這些菌群參與了調控免疫系統發育,特別是呼吸道免疫的發育與調節,可能通過強化免疫發育間接發揮作用。
自然產 有助建立早期腸道菌群
孕產婦和胎兒醫學專家專家吉娜·米洛恩(Gina Milone)表示,自然產可以讓新生兒接觸到母體產道中的菌群,這些微生物幫助新生兒建立早期腸道菌群,對嬰兒免疫系統的發育至關重要。
她指出,自然產嬰兒會接觸母親的產道微生物群,而剖腹產嬰兒則沒有機會接觸到。剖腹產嬰兒在最初過渡到子宮外生活時,往往會面臨更多挑戰,與產道分娩的嬰兒相比,呼吸窘迫症的發生率更高。
米洛恩補充道,若在產程中羊水破裂後進行剖腹產,嬰兒仍可能從母體獲得部分有益菌。「若醫療條件允許,自然產通常是母嬰健康的首選。」她說。
研究還發現,即使是自然分娩的嬰兒,也並非都能獲得足夠的長鏈雙歧桿菌。若缺乏這種有益菌,他們的感染風險與剖腹產嬰兒相近。剖腹產嬰兒也可透過後期飲食或有益菌的補充,逐步優化腸道菌群。
資深研究作者崔佛·羅利(Trevor Lawley)說:「每個寶寶的腸道菌群都是獨特的,理解這些差異能為未來量身打造益生菌補充劑,助力嬰兒早期微生物群的發育。」未來個人化益生菌方案有望根據嬰兒的菌群特性,設計專屬補充方案。為嬰幼兒健康開啟新篇章。
原文「Certain Gut Bacteria Present in First Week of Life May Protect Infants From Infection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