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低迷 民眾懷念「經濟上行期的美」

標籤「經濟上行期的美」近來紅遍中國社群媒體,人們藉此懷念十多年前錢包鼓、畢業生好找工作的日子。示意圖。(Hector Retamal/AFP)
標籤「經濟上行期的美」近來紅遍中國社群媒體,人們藉此懷念十多年前錢包鼓、畢業生好找工作的日子。示意圖。(Hector Retamal/AFP)

【記者許蒔/綜合報導】
幾個月來,小紅書等中國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個火爆的標籤——「經濟上行期的美」。點擊進去,可以看到人們在紛紛懷念千禧年以及十多年前的時代,感嘆那時錢包鼓、畢業生好找工作,而如今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顯示中國就業市場的低迷,求職者的沮喪情緒日益增加,而官方促進就業的舉措收效甚微。報導說,當中共官方的就業數據不可信時,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語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幾個月來,人們在網上懷念2000年至2010年代,那時應屆畢業生可以同時收到多個工作邀請。而如今的中國年輕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報導引用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家崔爾南(Ernan Cui)的話,位於中國北京的長江商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兩年裡,招聘數量遠遠低於平均水準。

工資也越來越低。崔爾南表示,去年中國多個行業的薪資大幅下降,降幅超過了2020年疫情期間,創下有史以來最差水準。 她表示,私營企業中科技行業受打擊最嚴重,但國營企業也同樣減薪,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報導指出,由於官方就業數據不可靠,經濟學家因此關注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其它指標。中共統計局在2023年6月青年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後,暫停發布青年失業數據,幾個月後,在調整計算方法後,重新開始發布。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看到(中國)勞動力市場持續惡化的跡象。」並指出,最近的採購經理人調查的就業分項指數顯示,圍繞美國關稅的擔憂正在導致中國的招聘放緩。

報導稱,儘管北京推出企業稅收優惠、增加職業培訓等措施,但似乎收效甚微。巴克萊銀行對私營企業指標的評估,以及各行業及地區的零星證據表明,就業市場幾乎沒有改善。經濟學家指出,相反,有關減薪和裁員的報道卻增加。

中國大陸網民通過「經濟上行期的美」流露的懷舊心態,並非一時興起。近期一項針對中國富裕人群的調查顯示,中國年輕人對經濟前景的心態正在變化。

國際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今年5月針對2千戶月收入超過3萬人民幣的中國高收入家庭進行調查,有22%的人對中國經濟前景持負面看法,悲觀程度超越了2022年10月疫情封控高峰期(21%)。其中18至28歲的城市年輕人情緒下降幅度最大,這與持續高企的青年失業率有關。

奧緯諮詢指出,這種悲觀情緒並非曇花一現,而是「心態上的根本改變」。當富人都不再敢消費、不敢投資、不敢相信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將面臨嚴峻挑戰。◇

延伸閱讀
MLB/山本由伸好投 道奇終結連敗
2025年07月29日 | 4天前
陸家居建材業 多名大老跳樓
2025年07月28日 | 5天前
泰柬同意停火後 仍有零星衝突
2025年07月29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