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煤鄉故事-菁桐篇》回到黑金時代的台灣

放映座談會左側臺裔藝術家池農深導演,右側電影教授陳昌仁。(朱孝貞/攝影)
放映座談會左側臺裔藝術家池農深導演,右側電影教授陳昌仁。(朱孝貞/攝影)

【記者朱孝貞/報導】

7月22日(星期二)臺裔藝術家池農深製作的紀錄片《煤鄉故事-菁桐篇》在新竹影像博物館放映,主辦方國際崇她新竹社邀請電影教授、藝術策展人陳昌仁與導演池農深座談。現場觀眾坐滿一樓座位席,座談會融洽溫馨。

池農深出生於台灣,後來到德國深造繪畫,現在美國創作每年回臺兩次,從事藝術創作已有三十多年,繪畫作品多件由國外美術館以及公共機構收藏。2003年拍攝的《葉蕾蕾傳奇》紀錄片,榮獲第51屆哥倫布國際電影電視節銅牌。

《煤鄉故事-菁桐篇》是池農深製作的歷史小鎮【地方臉譜】系列的第三部紀錄片,片長28分鐘。講述臺灣新北縣平溪山的「菁桐」產煤小鎮的歷史背景與興衰。2019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導演進入平溪尋訪老礦工、影像記錄者、外來的城鄉規劃師與目睹當年繁榮極盛時的老礦工。

礦工工寮僅剩三四間。礦工工寮僅剩三四間。(紀錄片擷圖)

片頭一開始字幕打出: 

在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發生時代

  煤

  是人類爭相想得到的能源

  就像今天的石油或是晶圓片

接著,一條平溪線火車隆隆響起駛過狹窄山洞後迎來開闊綠林樹海。

再次出現的文字是:

當時有西班牙、荷蘭人

配樂是響徹雲霄的原住民吶喊聲,接著,幾個已經封閉的礦坑出現螢幕:

「到了18世紀

  英國人加入了

  19世紀美國人也來了

  島上歷經百年  

  清朝國事風雨飄搖

  甲午戰爭之後

  光緒33年 台灣已是日據時代

  第一位平溪鄉長潘炳燭發現了媒田露頭

  遊說日人開採」

影片開始,由礦工講述菁桐昔日的生活樣貌和煤礦小鎮的興衰。

導演用一條線將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美國人、清朝、日本人與蔣夫人串成一條發光發熱珍珠項鍊,池農深是一位很有想法個子瘦小的女士,她非常含蓄的表達了臺灣由先人流汗流血付出,奠基臺灣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意涵住在臺灣這塊土地所有的人,應該都要感謝先人共同的開採煤礦造就了黑金時代奠定臺灣今日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  

池農深接受紐約大紀元採訪說:「我在菁銅煤鄉,才發現台灣有這一段不太被提起的歷史。以前是原住民在那邊,然後漢人來了,後來日本人來了,然後是外省人,就所謂的國民黨來了。但不管誰來,其實大家都要好好地把這個地方經營好。」不管什麼人,荷蘭人、美國人、日本人、漢人,大家在這個島上都是過客。只有那些山川白雲,才是永遠的居留者。

菁桐曾是臺灣最大的煤礦區當年有「臺灣煤」代稱,被稱為「黑鄉小鎮」「菁桐」因煤礦業而一度繁榮在最繁榮的時候,每天數千人進出;在煤礦被新的能源取代後,礦業凋零,礦區裡的城鎮遭受被廢棄的命運,小鎮人口只剩下百人。原本落寞菁桐小鎮經過再造已成為臺灣內外人士喜愛的熱門旅遊景點。

現場觀眾坐滿一樓座位席。現場觀眾坐滿一樓座位席。(朱孝貞/攝影)

延伸閱讀
石牛山上三犬行 雙石縱走紀事
2025年07月21日 | 13天前
世紀奇峰 大霸尖山
2025年06月24日 | 1個月前
30歲以下頂級刷手 消費領先各年齡層
2025年06月30日 | 1個月前
鄭正鈐被爆 洩政府資訊給中
2025年06月17日 | 1個月前
司馬庫斯之春 與巨木對話
2025年05月06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