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艘快速布雷艇新血 預計2026年底前完工交軍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14日在高雄左營區進行「海軍防禦性布雷操演」。海軍也證實,新一批6艘快速布雷艇日前已在龍德造船廠開工,預計2026年底前將完工交付海軍,加上現有的4艘,同級艇規模達到10艘,提升我國不對稱戰力。
總統賴清德14日前往左營基地「平海整修所」視察安裝前檢查及引信組裝工作站等,隨後到東登碼頭,登上「快速布雷艇」並聽取水雷裝載、自動化布雷系統及布雷過程戒護作為等說明。視導過程,國防部僅透過直播發布,沒有安排媒體在場。
賴清德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國軍運用「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戰略指導,結合地形優勢,以不對稱作戰方式,形成多層次的堅實防線,而水雷作戰就是這道防禦鏈中重要的一環。
他說,水雷可以快速部署,布放後立即形成戰力,能夠有效遲滯敵軍行動、打亂其節奏。尤其海軍以防禦性布雷為主,能夠為防禦的一方爭取寶貴時間,發揮海上拒止的功效。
海軍192艦隊布雷作業大隊參謀主任張家銘透過直播影片說明,水雷布放後有「漂雷」、「繫留雷」、「沉底雷」3種姿態;引爆方式則可區分為觸碰引爆的「觸碰雷」,以及感應周遭物理變化量的「感應雷」。
張家銘表示,「漂雷」布放後會浮在海面上,隨海流四處移動,危及各國船艦,因此1907年後限制各國發展漂雷;「繫留雷」則固定一處,整體有雷錨、繫留索及雷殼;「沉底雷」隱蔽在海底地形中,較不易被發現及掃除。
張家銘說,台灣現役有3種水雷,分別為「萬象一型錐形沉底雷」、「萬象二型繫留雷」及「萬象二型沉底雷」,皆為台灣自主研發。
張家銘介紹,萬象一型錐形沉底雷為磁性感應引爆,主要攻擊目標為水面艦船;萬象二型繫留雷為聲音及磁性感應引爆,主要攻擊目標為水面艦船及潛艦;萬象二型沉底雷為聲音、磁性、壓力感應引爆,攻擊目標為水面艦船及潛艦。
張家銘表示,布雷為防衛作戰中阻擋入侵重要手段,台灣則依國際法可在臨海布放防禦性水雷,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必要手段,能嚇阻中共侵犯意圖。
他以1950年的韓戰為例,期間的「元山登陸戰」,北韓布放3,500多枚水雷,造成7艘美軍艦船損傷,導致美軍登陸被遲滯7天;另外,1991年波斯灣戰爭,伊拉克布放1,200多枚水雷,導致美軍船艦受損,代表掃雷行動耗時、高風險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