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師李養搭建竹籠茨 喚起扛茨避走水患記憶

李養說,從選竹材、屋頂設計、鑿孔榫接、組裝、編竹牆到鋪蓆覆茅,蓋竹籠茨不只有技術,也講求布局與字向、尺寸,格局以5架、7架、9架等奇數形式,還得配合屋主的生辰八字與房屋坐向來決定尺寸,並擇良辰吉時動土興建,舉行上梁儀式等,一切都得謹慎行事。
李養搭建的竹籠茨遵循古制,工法細膩,不僅符合建築結構原理,穩固耐震,也蘊含風水哲思,他於2022年獲臺南市政府登錄為「竹籠茨」工藝保存者。
南市府觀旅局長林國華表示,曾文溪在未築堤防前,經常面臨洪氾,住在溪埔邊聚落的居民為了避走水患,發展出不打地基,以磚頭墊高,取竹材鑿孔互穿榫接成樑柱的「竹籠茨」,當洪水來襲或大水過後,只要敲破竹編夾泥牆,再以粗壯的竹子穿過屋身空隙,便可容易地扛茨搬遷,是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