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加拿大站:梅賽德斯車手拉塞爾奪賽季首冠

羅素奪得本賽季個人第一個分站冠軍。(Clive Rose/Getty Images)
羅素奪得本賽季個人第一個分站冠軍。(Clive Rose/Getty Images)

【記者王也知/綜合報導】

當地時間6月15日,F1大獎賽加拿大站正賽在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進行。桿位發車的賓士英國車手羅素(George Russell)一路領跑,奪賽季首冠。紅牛荷蘭車手維斯塔潘(Max Verstappen)排名第二,無緣「四連冠」。梅賽德斯18歲義大利車手安東內利(Andrea Kimi Antonelli)位居第三,首登領獎臺。

因為原來的賽道太過陳舊,F1加拿大大獎賽於1978年移師到蒙特利爾。加拿大人吉爾斯維倫紐夫(Gilles Villeneuve)駕駛法拉利賽車在揭幕戰奪得了第一個冠軍。1982年,吉爾斯在比利時站練習賽中意外身亡,為紀念他,於是這條賽道改名為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

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是一條半永久性賽道,全長4.361公里,由街道和跑道組合而成。由於該賽道一年只使用一次,所以路面比較「髒」,要等到練習賽和排位賽之後,路面的抓地力才會逐漸增強。這條賽道有多處可以超車,還擁有棘手的「髮夾彎」和著名的「冠軍牆」(Wall Of Champions),對賽車引擎及剎車的要求會比較高。

所謂「冠軍牆」是指,賽道在一段長直道後,有一個「S彎」,多位世界冠軍車手曾在這裡撞上同一面牆。1999年就有四位車手不慎撞上這面牆,其中包括了三位世界冠軍。此後,又有兩位世界冠軍車手在同一面牆前,遭遇麻煩。

F1現役車手中,僅有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維斯塔潘和阿隆索(Fernando Alonso)曾在加拿大站登頂。其中,阿隆索上一次奪冠還是在19年前。漢密爾頓在此地曾七度捧盃,保持著奪冠紀錄;而他上一次奪冠是在2019年,當時他駕駛的是賓士賽車。作為衛冕冠軍的維斯塔潘在這裡已經豪取了三連勝,將向「四連冠」發起衝擊。

週六的排位賽,羅素脫穎而出,成為唯一進入1分10秒的車手,連續兩年奪得加拿大站桿位。維斯塔潘排名第二,搶得正賽另一個頭排發車位。皮亞斯特里(Oscar Piastri)位居第三,安東內利排名第四,兩人正賽將從第二排出發。

週日正賽,排在前方的車手多以中性胎出戰。隨著五盞紅燈熄滅,比賽正式開始。羅素起步順利,守住桿位;安東內利在3號彎超越皮亞斯特里,升至第三。隨著比賽進行,領跑的羅素保持與維斯塔潘0.5秒的距離,而後者已逐漸甩開了身後的安東內利。

第10圈,羅素領跑優勢超出了1秒。第13圈,安東內利追近維斯塔潘,就在他即將完成超越時,維斯塔潘進站,完成「一停」。一圈後,羅素選擇進站換胎。不久,安東內利也執行「一停」,換上了硬胎。

第26圈:羅素在13號彎前超越勒克萊爾(Charles Leclerc),繼續追趕前方尚未進站的諾里斯(Lando Norris)。這時,維斯塔潘與羅素的差距大約有1.7秒。第30圈:諾里斯進站,交出位置,羅素開始領跑。

本場比賽,兩輛賓士賽車表現都相當出色。這時,羅素已甩開了第二名維斯塔潘4.8秒,而安東內利也很快追趕到了維斯塔潘身後一秒之內。第38圈:維斯塔潘和安東內利先後進站完成了「二停」。第43圈,羅素進站換胎,出站後,他仍然領先維斯塔潘4秒。

50圈過後,皮亞斯特里逐漸接近安東內利;第54圈,他開始發起猛烈攻勢,但最終未能成功。第63圈,諾里斯來到了隊友皮亞斯特里身後,兩輛麥拉倫賽車展開了近身肉搏。第67圈,諾里斯出現失誤,追撞皮亞斯特里,撞上護牆,賽車前翼和懸掛受損,不得不退賽。安全車出動。諾里斯之後承認,這次追撞自己全責,「太蠢了」。

第70圈,安全車帶完最後一圈,羅素率先衝線,贏得了本賽季第一個分站冠軍。維斯塔潘排名第二,無緣「四連冠」。18歲小將安東內利位居第三,首次登上領獎臺。排在第四至第十名、拿到相應積分的車手分別為:皮亞斯特里、勒克萊爾、漢密爾頓、阿隆索、霍肯博格(Nico Hulkenberg)、奧康(Esteban Ocon)和塞恩斯(Carlos Sainz)。

本站過後,在車手排行榜上,皮亞斯特里以198分,繼續領跑;隊友諾里斯以176分,緊隨其後;維斯塔潘積155分,位居第三。在車隊排行榜上,麥拉倫車隊積374分,仍然遙遙領先;賓士以199分排在第二位;法拉利車隊以183分位居第三。◇

延伸閱讀
雲林溪岸光影設計 奪國際賽金獎
2025年06月13日 | 2個月前
明州2議員遭槍殺 FBI懸賞緝凶
2025年06月15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