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不是軟弱退讓 而是一種選擇

回應不只是為了守住底線,更重要的是透過語氣與態度,看見需要,創造協商可能。(123RF)
回應不只是為了守住底線,更重要的是透過語氣與態度,看見需要,創造協商可能。(123RF)

文/李喬晴(NLP高級導師、藥師)

在我租屋處發生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成為我練習情緒與溝通的一次重要機會。

當天,瓦斯用完了,我請師傅更換。他在作業時突然發現瓦斯軟管出現龜裂情況。「上次我不是有跟你說這個該換了,你沒跟房東講嗎?這樣很危險啊!」

我回應:「有啊,前兩天冷氣壞掉,房東有請人來看,也順便看了瓦斯管線。當時只說是外面髒了。」

然而,今天光線良好,裂痕清晰可見,瓦斯接頭的橡膠也明顯變形,與新品差異顯著。我立刻致電房東太太,請師傅透過視訊說明現況。

「那加起來多少錢?」她開口即問金額,似乎沒有回應師傅的說明,只是不斷強調:「不是才剛換新嗎?我家都沒用這麼好的,是房客你搬進來,我基於安全才用的!」(顯然,她已經忘了我搬進來已有三、四年了。)

師傅說:「這個安全按鈕和接頭1,500元,加上三條管線,總共是4,100元。」他略顯不好意思的補充:「太太,4,100是材料費。如果可以,能否加個安裝費200元?你們這個位置在陽臺,真的不好裝。」

房東太太聽了,語氣中略帶不甘:「還要加兩百喔?太貴啦!我家都沒用這麼好的!」她嘗試殺價:「一百啦,一百就好。」

看著師傅和房東之間的安裝費拉鋸戰,我感到尷尬,暫時退出通話畫面。回頭一看,那位七十多公斤的師傅已經爬出狹小的窗戶,站上陽臺外牆懸空、不確定是否穩固的鐵架上施工。

我心裡很清楚:這200元的安裝費,是合理的。我本想堅守「這是房東的責任」,但忽然想起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裡的一句話:「在任何系統裡,最靈活的人,才能掌控全局。」

若一味堅持對錯,房東只會更防衛。但若能看見她的另一層意圖——她在意安全,只是對突如其來的支出感到壓力——那我便能轉念。於是,我選擇自己先支付瓦斯費,也主動遞上200元安裝費。師傅愣了一下,連聲道謝。

當他向房東收費時,房東慢慢掏出錢包說:「他剛給你兩百了,那我就不給了。」臨走前,她還叮囑師傅:「下次你們來換瓦斯要小心點,不要把管線拉壞了!」

她的語氣不是惡意,只是帶著防備。我理解,有些人一花錢,語氣裡就會加上一層「保護色」。看著她頭也不回的離開,我在心裡自問:「她的不滿,應該不是我的責任吧?」

這件事也讓我再次思考:「溫和,不是退讓,而是一種選擇。」

房東即便心有不甘,仍同意更換管線,是她的負責;師傅即使面對困難,也認真完成危險作業,是他的敬業;而我願意多給費用,則是我選擇看見雙方的立場與付出。

如果只堅持對錯,彼此可能會陷入無止盡的拉扯;但當我們願意理解彼此的處境,就有機會創造連結。

某天在藥局工作時,一位阿姨來領藥。我習慣在處方單上多寫下次領藥時間,也會口頭提醒對方。她忽然抬頭笑著說:「你很窩心,還會提醒我!」

我笑了。在繁忙的城市裡,「被看見」的瞬間,是如此珍貴,也能讓人一整天都暖起來。這世界不缺努力,缺的是「看見」。

事件結束後,我傳簡訊給房東太太:「謝謝您願意協助處理瓦斯的安全問題,今天光線好才看見狀況,還好及時發現,感謝您!」她回了句:「不客氣!」

我想,在大人的世界裡,不是每件事都非得爭個對錯不可。藥局的工作亦是如此,面對情緒激烈的顧客與病人,我們的回應不只是為了守住底線,更重要的是透過我們的語氣與態度,看見對方的需要,創造協商的可能。

工作可以有原則,但也別忘了,我們最終想完成的,是理解與連結。意氣用事,或許能贏一次;順勢溝通,才能走得長久。

——轉載自「名日文化」◇

延伸閱讀
純網銀陷困境 專家籲打造新藍海
2025年08月25日 | 2天前
品保選理監事傳黑箱 協會稱合法
2025年08月25日 | 2天前
兆豐銀將清理沉睡電子票證聯名卡
2025年08月25日 | 2天前
教團批教育部 避談教師人力短缺
2025年08月25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