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擴散 台灣新冠疫情連6週上升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就診數連續6週上升,其中新變異株NB.1.8.1是主流,醫師解釋,隨著多數人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經過一段時間,體內抗體逐漸下降,導致易感人群增多,使病毒得以再次擴散,醫生提醒,勤洗手、在人多密閉場所配戴口罩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依然是防疫的基石。

新冠就診數連續6週上升,疾管署5月20日公布上週新冠就診人次1.9萬,增加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預估這波疫情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就其在兒科急診室的臨床觀察中,甚至有多位嬰幼兒染疫,顯示家庭內傳播的情況明顯,許多小孩都是從照顧者或家人身上感染。

對於這波新冠小高峰的主要原因,吳昌騰解釋,這是由於「人群抗體水平下降」、「變異株自身傳播力增強」共同導致,隨著多數人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經過一段時間,體內抗體逐漸下降,導致易感人群增多,使病毒得以再次擴散。

吳昌騰提到,此次流行的變異株擁有更強的免疫逃脫力,也讓過往感染或疫苗所建立的免疫防線失去部分保護力。新變異株NB.1.8.1是主流,這一輪疫情的主要病毒株是來自XDV變異株的分支,目前在台灣占比達49.1%。

雖然目前並無證據顯示,NB.1.8.1會引發更嚴重的疾病,但它的症狀仍與早期武漢肺炎病毒相似,包括咳嗽、發燒、喉嚨痛與全身疲倦。吳昌騰提到,對於大多數年輕且健康的患者,目前仍以對症治療為主,例如退燒藥與止咳藥即可緩解症狀;但針對年長者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則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降低轉為重症的可能性。

吳昌騰提醒,良好的衛生習慣依然是防疫的基石,包括,在人多密閉場所配戴口罩、勤洗手、生病時盡量避免與他人接觸,特別是嬰幼兒與長者,另若出現症狀時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研究:AI模型看不懂時鐘及日曆
2025年05月20日 | 4天前
航點機位增 暑假日本團費降逾5%
2025年05月20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