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拉歐抗美」計畫受挫

圖為2023年2月24日,歐盟駐華大使阿爾比尼亞納(Jorge Toledo Albinana)在俄烏戰爭一週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3年2月24日,歐盟駐華大使阿爾比尼亞納(Jorge Toledo Albinana)在俄烏戰爭一週年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高杉/編譯】

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後,中共在試圖拉攏歐盟上更為積極,以期抗衡美國。歐盟駐中大使近日公開批評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不公,顯示北京的拉攏行動受阻。

據《新聞週刊》報導,歐盟駐中大使阿爾比尼亞納(Jorge Toledo Albinana)5月10日在上海表示,中共設置的市場准入壁壘不斷增加,歐洲企業一直沒有獲得公平競爭的環境,他認為需對此採取行動。阿爾比尼亞納的指責也代表了許多歐洲企業的長期不滿。

對於歐洲方面的批評,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強調中歐經濟合作50年以來的成果,顯示北京試圖繼續緩和中歐之間的緊張關係。近年來,中歐之間的貿易爭端不斷加劇,例如2024年10月,歐盟以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為由,將關稅提高至45.3%,稱其威脅本地製造商。中共方面則否認指控,並針對歐盟白蘭地加徵關稅反制。

雙方還在北京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存在分歧。歐盟認為,中共並未有效遏制「軍民兩用」產品的對俄出口,實際上支持了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為緩和關係,中共於4月30日單方面取消了在2021年對五名歐盟議員實施的制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ónio Costa)近期也與中共黨魁習近平互換訊息致意,慶祝中歐關係50週年,並計畫在今年年中舉行會晤。

但一些專家對中歐和解前景存疑。據《新聞週刊》報導,布魯塞爾「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的分析師斯特茨(Grzegorz Stec)對此表示,中歐之間缺乏信任,在利益上的分歧限制了雙方能夠和解的深度,即使川普施壓也難改現狀。他認為,歐盟或是因美國的壓力而向中共靠攏,而北京在此問題上做出了誤判。◇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