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前行 與國家重要民俗六房媽同行

5月10日清晨六房媽祖於斗南股烏瓦瑤的紅壇起駕。(大雄空拍提供)
5月10日清晨六房媽祖於斗南股烏瓦瑤的紅壇起駕。(大雄空拍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5月10日,黃曆四月十三日,雲林天空飄著細雨,卻澆不熄信徒們的虔誠之心。一年一度的「六房媽祖過爐」活動盛大展開,從斗南烏瓦瑤紅壇起駕,目標是土庫消防局後方的臨時紅壇。萬人以步履丈量信仰,用堅持寫下與神同行的感人篇章。

萬人以步履丈量信仰,用堅持寫下與神同行的感人篇章。萬人以步履丈量信仰,用堅持寫下與神同行的感人篇章。(斗南鎮公所提供)
黃曆四月十三日,雲林天空飄著細雨,卻澆不熄信徒們的虔誠之心。黃曆四月十三日,雲林天空飄著細雨,卻澆不熄信徒們的虔誠之心。(大雄空拍提供)

傳承百年 跨庄輪祀的信仰奇蹟

「六房媽祖」又稱「六房天上聖母」,由斗六、斗南、虎尾、土庫、大埤等地居民共同奉祀,已有百年歷史。全境分為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過溪股等五股三十五庄,每年輪流迎駕、設壇奉祀,形成獨特的跨庄「輪祀」制度。
最特別的是,六房媽祖從未建廟,皆以「紅壇」為信仰中心。這種不立永固之廟、卻代代延續的信仰形式,展現了台灣民間宗教的流動性與社區共

識,也象徵媽祖不拘形式、護佑群眾的慈悲精神。

「六房媽祖」又稱「六房天上聖母」,由斗六、斗南、虎尾、土庫、大埤等地居民共同奉祀,已有百年歷史。「六房媽祖」又稱「六房天上聖母」,由斗六、斗南、虎尾、土庫、大埤等地居民共同奉祀,已有百年歷史。(大雄空拍提供)
全境分為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過溪股等五股三十五庄,每年輪流迎駕、設壇奉祀。全境分為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過溪股等五股三十五庄,每年輪流迎駕、設壇奉祀。(李政雄提供)
最特別的是,六房媽祖從未建廟,皆以「紅壇」為信仰中心。最特別的是,六房媽祖從未建廟,皆以「紅壇」為信仰中心。(大雄空拍提供)

雨絲輕灑 是媽祖的慈悲庇佑

活動當日晨六時,起駕現場已是人潮湧動。黃衣信眾、鼓隊、旌旗、轎班接續前行,隊伍沿街穿梭,與鄉鎮風景交織成一幅幅信仰畫面。
天空不作美,細雨未歇,但沒有人退卻。老中青三代同行,有人推著嬰兒車,有人攙扶長者,有人赤腳走路、手持香火。這份「風雨無阻」的毅力,不只是為信仰而行,也是對傳承的守護。
一位穿著雨衣的阿嬤說:「我們走的不是路,是信念,媽祖看得到。」

即使大雨傾盆、泥濘滿地,也澆不熄那份溫柔又堅定的信念。即使大雨傾盆、泥濘滿地,也澆不熄那份溫柔又堅定的信念。(唐昭龍提供)
黃衣信眾、鼓隊、旌旗、轎班接續前行,隊伍沿街穿梭,與鄉鎮風景交織成一幅幅信仰畫面。黃衣信眾、鼓隊、旌旗、轎班接續前行,隊伍沿街穿梭,與鄉鎮風景交織成一幅幅信仰畫面。(李政雄提供)
有人推著嬰兒車,有人攙扶長者,有人赤腳走路、手持香火。這份「風雨無阻」的毅力,不只是為信仰而行,也是對傳承的守護。有人推著嬰兒車,有人攙扶長者,有人赤腳走路、手持香火。這份「風雨無阻」的毅力,不只是為信仰而行,也是對傳承的守護。(廖鴻彬提供)

善行串連 處處可見人情溫度

沿途村里自發設置供水亭、奉茶站與熱食攤,一袋袋白饅頭、蛋糕、涼水飲料接力發送,宛如一場跨鄉鎮的愛心接力賽。
有民眾笑說:「媽祖保佑,也要靠大家顧三餐。」這份樸實的幽默背後,是在地居民深耕多年的人情味與助人精神。
「我們是累,但更感動,看到那麼多人熱心奉獻,很暖心。」來自二崙的攝影家李政雄說。

信仰,是源於人們內心最真、最善的力量。信仰,是源於人們內心最真、最善的力量。(李政雄提供)
美味又用心的結緣品。美味又用心的結緣品。(鄭世隴提供)
「我們是累,但更感動,看到那麼多人熱心奉獻,很暖心。」來自二崙的攝影家李政雄說。「我們是累,但更感動,看到那麼多人熱心奉獻,很暖心。」來自二崙的攝影家李政雄說。(鄭世隴提供)

信仰是燈 也是一條回家的路

此次從斗南烏瓦瑤起駕至土庫過港,途中穿越市街、田埂與鄉間道路,隊伍綿延數公里,場面壯觀。尤其清晨時分,神轎經過稻田邊,金黃色旗幟在微風與細雨中飛揚,令人心生敬意。
許多民眾自發站在路旁排隊等待鑽轎腳,祈求平安,場面莊嚴感人。每一次跪下、起身,都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份對信仰的深刻連結。

六房媽祖過爐活動,已成為雲林獨特的宗教活動之一。六房媽祖過爐活動,已成為雲林獨特的宗教活動之一。(鮑小鮑提供)
此次從斗南烏瓦瑤起駕至土庫過港,途中穿越市街、田埂與鄉間道路,隊伍綿延數公里,場面壯觀。此次從斗南烏瓦瑤起駕至土庫過港,途中穿越市街、田埂與鄉間道路,隊伍綿延數公里,場面壯觀。(黃德諒提供)
每一次跪下、起身,都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份對信仰的深刻連結。每一次跪下、起身,都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份對信仰的深刻連結。(大雄空拍提供)

雨中 是神與人最親近的時刻

走在隊伍中的志工、攝影師與媒體人,也不禁放下鏡頭,雙手合十。「這樣的信仰活動,不只是熱鬧,更是一種共感的體驗。」有記者如此寫道。
當信徒們淋著雨,齊心一起向前走時,那份和諧的鑼鼓共鳴穿越了耳朵,直入人心。即使大雨傾盆、泥濘滿地,也澆不熄那份溫柔又堅定的信念。

雨中,是神與人最親近的時刻。雨中,是神與人最親近的時刻。(鮑小鮑提供)
這樣的信仰活動,不只是熱鬧,更是一種共感的體驗。」有記者如此寫道。這樣的信仰活動,不只是熱鬧,更是一種共感的體驗。」有記者如此寫道。(李政雄提供)
當信徒們淋著雨,齊心一起向前走時,那份和諧的鑼鼓共鳴穿越了耳朵,直入人心。當信徒們淋著雨,齊心一起向前走時,那份和諧的鑼鼓共鳴穿越了耳朵,直入人心。(黃德諒提供)

感恩六房媽 感恩每一位同行者

六房媽祖不只是神明的代表,她也是鄉土與人民的守護者。她讓信徒走過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是心靈的修煉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今日的大雨,淋濕了衣裳,卻洗滌了心靈。參與者的堅持,寫下了台灣土地最美的篇章:信仰,是源於人們內心最真、最善的力量。
向所有在雨中前行的人致敬,你們的腳步,是信仰最堅實的印記。

今日的大雨,淋濕了衣裳,卻洗滌了心靈。今日的大雨,淋濕了衣裳,卻洗滌了心靈。(蔡桃貴提供)
向所有在雨中前行的人致敬,你們的腳步,是信仰最堅實的印記。向所有在雨中前行的人致敬,你們的腳步,是信仰最堅實的印記。(蔡桃貴提供)
不分年紀與性別,一起與神同行。不分年紀與性別,一起與神同行。(斗南鎮公所提供)
延伸閱讀
在光影之間 看見雲林的生命力
2025年05月04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