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運動人才五成外流 議員:設備老舊、高中體育班少
高雄市連續3年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獲得總成績第五名,近2年金牌數也維持40面,雙雙停滯不前。高雄市議員黃文志直言,高雄各級學校體育班設備老舊、器材不足,且高中體育班明顯較國中少,導致多達五成學生外流,要求市府應通盤檢討。
黃文志9日在市議會總質詢時指出,高雄市近3年全中運成績都是第五名,無法挺進前三名,從含金量來看,去年跟今年的金牌數也都停留在40面,較新北、台中等縣市少。他認為,高雄各級體育班設備老舊,以射箭項目為例,不論是左營高中傳統機械靶位,或楠梓國中射箭場的設施都過於簡陋,遠不如北部高中。
此外,國高中銜接失衡也是一大問題。黃文志說,羽球、游泳、舉重、桌球及棒球,是高雄獲獎數最多的5個項目,而這些項目的高中體育班班級數量,平均都比國中少1至2班,尤其是棒球最明顯,國中與高中體育班比例約是7:1,變相鼓勵選手去外縣市就讀,目前約有51%的學生外流。
黃文志強調,高雄國中學生體育班基礎培訓本來就不足,再加上沒有在地高中銜接培訓,市府長期未通盤檢討整體制度,惡性循環造成體育人才流失,應建立訓練站補助制度、全面盤點運動類設班狀況,針對落差較大的班級著手改善。
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因班級數或設施不足造成優秀人才外流,確實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市府會從經費、體育班設班數量,以及目前的運動資源配置等方面進行整體檢討,他會請運發局與教育局合作,針對高市優秀選手長期培訓、補助機制進行改善。
教育局長吳立森表示,近3年已花7.8億元補助各校改善各項目基本設施,同時也在基層選手運動訓練站、核定營養費及參賽費等部分補助約1億710萬元,但在教育上面的投入,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得到成果。此外,市府自2020年開始,陸續進行體育班資源整併及退場計畫,國中從49校減至37校、國小44校減至26校,並針對重點奪牌項目特別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