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迷 電影市場蕭條 倒退13年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電影市場也越來越蕭條,今年前4個月,中國電影市場累積票房僅11億元(人民幣,下同),倒退回2012年的市場規模。
根據「犀牛娛樂」4月28日刊文指出,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直線下探,清明檔倒退55%,五一連假也沒有回暖的跡象。整個4月分的電影市場已經處在了歷史的低位。
檔期冷清觀眾買氣超跌
截至上月底,4月分累計票房僅突破11億元,估計以近12億元收官(結束營收)。文章說,這是極不正常的數據,已經不能用腰斬、膝斬來形容,屬於一個超跌的狀態。
這意味著中國電影市場單月數量已經倒退了13年之多,回到2012年的水平。相較2012年4月同期數據,今年4月的成績還要更差,比巔峰期的2017年下跌了74%。
文章指出,2012年全國只有3,200餘家電影院,如今已有超過1.1萬家電影院,電影院數量翻了接近4倍,票價也大幅提升,但最終票房卻不如13年前,這顯示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中國電影市場如此大幅度下沉、電影院澈底被拋棄的現象,是過去十幾年間較為罕見的。
觀影人數創新低 1影廳僅1人
此外,若一個月票房僅11億元,單日平均約3千萬元,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今年4月分的電影市場出現了各種「見證歷史的時刻」;4月2日的單日票房僅為1,200餘萬元,同樣屬於13年前的表現,也是今年單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單日總場次34.2萬場,但總出票卻只有34.7萬張,這意味中國所有的影城,一個影廳平均只有一個人。
文章指出,一個人一個廳,如此恐怖的效率,顯示對大部分影城來說,關門都要好過營業,處於一個嚴重的虧損模式。導演馮小剛新片《向陽.花》突破2億票房後,他在朋友圈發文稱:「這個數字雖然並不高,但它卻是新年檔後第一部沒賠錢的國產片。降本增效,繼續努力。」背後充滿了無奈和唏噓。
經濟下滑重創演藝產業生計
據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經濟下滑之快,導致製作費大大縮減,頂流明星的片酬價碼也大幅度被壓縮,才有了馮小剛針對《向陽.花》的片酬形容的「降本增效」。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中國電影業低迷,北京數十萬演員失業待業,影視劇開拍率不足10%,演藝圈迎來前所未有的寒冬。
4月18日,曾在幾部小眾國產電視劇中出鏡的女演員黃鹿凌發布影片說:「剛剛跟我經紀人聊天,現在在北京待著的演員基本上都沒活幹,面試的劇組也特別少,我已經整整一年都沒有去見組了。」
戲齡15年的演員尤鉦渲對媒體透露,2024年開始,周圍的導演、製片就好像「一下子失蹤了一樣」,「一下子不找你(拍戲)了」;他發現這些老熟的人已經陸續轉行,「副導演去做滑雪私教,劇組的廣告經紀去幹黃牛賣演唱會門票,還有的賣起農產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