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鄭道瑩60年裁出旗袍之美

現年75歲的鄭道瑩抱著休閒的心情,繼續縫製旗袍。(鄭佩雯/攝影)
現年75歲的鄭道瑩抱著休閒的心情,繼續縫製旗袍。(鄭佩雯/攝影)

文/記者賴友容

現年75歲的鄭道瑩,在早期布莊林立的臺南中正路開設「台麗旗袍」,針線活快又準,成為名媛貴婦指定的旗袍達人;從業60年,量身、打版、車工都難不倒他,用立體剪裁,讓客人不分環肥燕瘦、懷孕或駝背,都能穿出旗袍的曲線美,而且舒適自在。

曾有顧客試穿後驚歎自己竟然可以這麼漂亮,完全看不出身形缺憾。這時只要對方道聲「謝謝」,他就心滿意足了。

鄭道瑩把貴氣十足的鳳凰亮片網紗平整縫在素底旗袍上,用精細工法呈現雙層設計巧思。(南市觀旅局提供)鄭道瑩把貴氣十足的鳳凰亮片網紗平整縫在素底旗袍上,用精細工法呈現雙層設計巧思。(南市觀旅局提供)
鄭道瑩的父親是來自福州的唐裝裁縫,他從小耳濡目染對裁縫行產生興趣,但不想承接家業,13歲到位於中正路的「台隆旗袍」從頭學起。他笑稱當學徒聽話最要緊,不然總被師傅敲頭,但技藝學成還需懂得變化,不能一板一眼。

退役後到大公司女裝部歷練,23歲以「台麗旗袍時裝設計專家」自立門戶,一方面紀念師承,也期許自己巧手展現時裝的綺麗美好。

鄭道瑩熱心公共事務,是現任鄰長,曾任臺南市縫紉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為了傳承經驗,常到產學研單位授課,還擔任近40年的國服競賽評審。

鄭道瑩使用的工具,左起鐵熨斗、縫線、剪刀、布尺、直扣、葫蘆扣、針、各色粉片、鑷子。(南市觀旅局提供)鄭道瑩使用的工具,左起鐵熨斗、縫線、剪刀、布尺、直扣、葫蘆扣、針、各色粉片、鑷子。(南市觀旅局提供)

鄭道瑩說布花搭配技巧很重要,像唐裝古雅適合簡單的直扣,旗袍則以葫蘆扣或蝴蝶扣畫。(南市觀旅局提供)鄭道瑩說布花搭配技巧很重要,像唐裝古雅適合簡單的直扣,旗袍則以葫蘆扣或蝴蝶扣畫。(南市觀旅局提供)

他說,全盛時期台麗旗袍有16位師傅、收過7位學徒,天天加班趕
工。可惜社會型態轉變,消費者改買成衣,中正路5家布莊、12家旗袍店紛紛歇業,台麗店面也移到中正路193巷內。

臺南市觀旅局表示,臺南紡織業發達,本土企業如「臺南幫」即藉此奠定根基,而城市空間發展也深受紡織業影響,如民權路、大菜市(西市場)、沙卡里巴(盛場)、文南社區等都有織品相關產業聚落。

觀旅局長林國華表示,日治時期國華街鄰近西市場、淺草商場及盛場,是臺南黃金地段。戰後許多竹籬或木板搭設的違章建築,貌似雞舍,被戲稱「雞牢ke-tiâu」。

鄭道瑩設計縫製手工旗袍及各式時裝逾60年,熱情又敬業。(鄭佩雯/攝影)鄭道瑩設計縫製手工旗袍及各式時裝逾60年,熱情又敬業。(鄭佩雯/攝影)

1960年代,匯集舶來品、服飾、美食、旅社、戲院,窄巷裡還有第四信用合作社運河分社舊址,顯示繁華歷史;隨著商圈轉移、產業興替逐漸沒落,但懷舊風興起後,青年回流進駐,因而新舊相融、別有洞天,台麗旗袍就是隱身其間的老店之一。◇

延伸閱讀
懂得旗袍的美麗與奧祕 做個精緻女人
2024年12月13日 | 5個月前
時空交替~守住傳統服飾一片天
2022年04月05日 | 3年前
華服翩翩 正統旗袍的真容
2020年12月23日 | 4年前
穿越百年的東方風韻——旗袍
2020年12月03日 | 4年前
旗袍創作展 與口罩互相搭配
2020年03月18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