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大腸癌的中醫治療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人體吸收的營養精華,經過代謝,好的吸收,殘渣排掉,陽氣可達到遠端的四肢,讓身體保持溫暖,穢濁經大小便排出,維持身體健康,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大腸癌問題就出在穢濁的排出不暢,長期刺激腸壁黏膜,導致細胞變性,產生癌症。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大腸癌通常影響老年人,但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它通常始於大腸內形成的小團塊細胞,稱為息肉。息肉通常不會致癌,但有些息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變為大腸癌。
如果發生大腸癌,西醫許多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控制它。治療包括手術、放射療法和藥物,例如化學療法、標靶療法和免疫療法。
大腸癌可能症狀
許多大腸癌患者最初並沒有任何症狀。症狀何時出現可能取決於癌症的大小以及它在大腸中的位置。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更頻繁的腹瀉或便祕。直腸出血或血便。腹部持續不適,如痙攣、脹氣或疼痛。排便時感覺腸道沒有完全排空。虛弱或疲倦。無須努力就能減肥。
現代醫學並不確定大多數大腸癌的病因。當大腸細胞的DNA改變時,就會發生大腸癌。這變化促使細胞快速繁殖,導致細胞過多,形成腫瘤的腫塊。這些細胞可以侵入並破壞健康的身體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會脫離並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最常擴散點是肝臟,當癌症擴散時,就是第四期,不好治了。
預防三寶:篩檢+飲食+運動
大腸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大多數大腸癌患者的年齡超過50歲。50歲以下的大腸癌患者數量一直在增加。現代醫學不知道原因。
低纖維、高脂肪飲食,大腸癌與典型的西方飲食有關。一些研究發現,吃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不愛運動的人更容易罹患大腸癌。定期體能活動有助於降低風險。
在45歲左右開始進行大腸癌篩檢,是西方醫學的預防方法。吃各種水果、蔬菜和粗糧,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癌症。
中醫治腸癌:通腑瀉濁
中醫用通腑瀉濁的方法治療大腸癌,中醫治療的目標不是緩解,而是完全治癒。癌細胞是烏合之眾,長相猙獰,卻不堪一擊,行為極具侵略性,但又很容易解體。在中醫癌細胞屬陰實證,一般需溫陽藥化開。
中醫首先要知道腫瘤的大概位置,結合病人的症狀,給與不同的中藥,如大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黃牡丹湯等等,都是仲景方,可將藥力直達大腸,把穢濁之物清掃出去。中醫治病,不是針對癌症,而是將整個環境變成正常,這就是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例如垃圾堆在馬路上,就會招來老鼠、蒼蠅、蟑螂等,我們用殺蟲劑將老鼠、蒼蠅、蟑螂等殺死,這就是化療,害蟲就是這些癌細胞;如果把全部垃圾都清走,害蟲不再出現,這就是通腑瀉濁。
將腫瘤化掉,主要利用鹽類瀉劑芒硝,主成分是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神農本草經》:「芒硝,味苦,寒。主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芒硝化腫瘤的力量非常的強,可將腫瘤消掉。另外還可併用一些消腫瘤的藥物,如牡蠣、瓦楞子等。如拉得太厲害,可加附子抗癌同時減緩腹瀉。
中醫作為一線大腸癌治療
每個大腸癌患者都應該先接受中醫治療,因為中醫治療的治癒率不低,效果好,還可一邊上班,一邊治療,不用住院,治療結果可檢查驗證;西醫治療一定要開刀,即使開刀成功,也很容易轉移肝臟,放化療又很傷身,還有人死於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腫瘤接近肛門須作人工造口,對生活極其不便,所以中醫治療應該作為第一線的治療,最符合大腸癌患者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