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美製M1主戰坦克:優勢與威懾的象徵

1970年代初,美國時任陸軍參謀長、陸軍上將艾布蘭(Creighton Abrams, 1914-1974)倡議研發M1主戰坦克,因此這種坦克被命名為艾布蘭(Abrams)坦克。早在1944年12月,艾布蘭駕駛自己的謝爾曼(Sherman)坦克團前往巴斯通解救被包圍的美軍部隊;此後艾布蘭就發誓再也不宣稱美國坦克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坦克了。
相比之下,當時德國坦克的武器和裝甲都要好得多。1991年,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對陣伊拉克軍,艾布蘭坦克在著名的東距73之戰(Battle of 73 Easting)中殲滅了伊拉克人使用的最先進的蘇聯坦克,從而取得了壓倒性優勢,以極少的代價取得了超然戰績。中共軍隊和俄羅斯軍隊一直將這次中東「沙漠風暴」(Desert Storm)作為完美戰爭的典範來研究,他們非常清楚M1坦克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多年以來,台灣一直希望向美國購買M1坦克,終於在2019年獲得批准。近幾年來,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與台灣國防部建立了穩固的聯絡網,在定期舉行的雙邊會議上,M1坦克一直是例行的首要議題。把M1坦克與將成未來主流的網路戰聯繫起來似乎有點牽強,然而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M1坦克不僅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方面居於世界坦克之首,而且還與網路世界緊密相連。這種坦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戰鬥力的、陸地領域和網際網路協定端點(internet protocol endpoint)。
歷經數年,交易終於達成,2024年12月,首批38輛M1坦克已經運抵台灣。台灣軍隊現在已經有了有作戰紀錄為證、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坦克。
M1坦克向中共發出強烈信號
美軍第一批M1坦克已交付給台灣新竹的裝甲訓練指揮部。其中一些將成為訓練坦克;另一些將成為台灣軍隊第一個M1裝甲營的核心裝備。交付M1坦克是美國顯示保護台灣決心的一個強烈信號。
然而,美國朝野各方在對台出售M1坦克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焦點在於「進攻性」(prickly)武器與「威懾性」(prestige)武器之爭。在一些美國政策專家看來,這是一個關於國防開支的基本數學問題。坦克、潛艇和艦艇等「威懾性」武器在台灣國防預算中所占比例較高。在早期台灣國防開支較少的時期,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同時成功部署「進攻性」武器和「威懾性」武器的方法之一是增加台灣的國防開支。台灣民進黨已經連續七年增加國防開支,2025年將達到二百多億美元。
毫無疑問,「進攻性」武器(如無人機和飛彈)和「威懾性」武器都有其作用。烏克蘭幾乎沒有多少「進攻性」武器或「威懾性」武器,這讓入侵烏克蘭在俄羅斯看來就像一場輕鬆的、72小時的沙漠風暴。在沒有任何明顯威懾的情況下,附庸在中共之下的俄羅斯看到了入侵烏克蘭的機遇。擁有像M1坦克這樣紀律嚴明、整裝待發威望的武器部隊,是一種可見的、示範性的威懾信號,像中共這樣的極權國家會看到、尊重這種信號,並在考慮對台軍事入侵時好好掂量一下。
到2023年末,「進攻性」武器使戰爭陷入僵局,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戰場上都面臨著小型無人機的威脅。然而烏克蘭利用坦克機動戰(包括M1)進行反擊,占領了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 Oblast)的大片土地,從而打破了無人機的僵局。
台灣的M1坦克是威懾性的戰略心理戰資訊,也是強大的機動力量,一旦中共對台武力入侵,台灣可以在西海岸打擊和摧毀中共進攻的任何灘頭陣地。
台灣等待美方交付防衛裝備
關於美軍向台灣交付M1坦克一事,外界不禁發問: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
台灣有大量積壓的「進攻性」和「威懾性」武器訂單,這是美國工業基地的問題,而不是台灣的問題。就M1坦克而言,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產和翻新的軍工廠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利馬(Lima)。過去20年來,該工廠一直處於低產能的閒置狀態。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各國對M1坦克的興趣超過了工廠的生產能力。
毫無疑問,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澳洲、埃及、巴林和美國陸軍都在爭奪生產和翻新M1坦克的產能,這些需求擠壓了台灣的供貨量。與此同時,美國飛彈的需求量也很大,使美國國防工業基地不堪重負。
好消息是,台灣已經開始接收一些飛彈物資。根據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的2020年訂單,首批100個「魚叉」(Harpoon)海岸防禦飛彈發射器和400枚「魚叉」Block II型飛彈已於2024年9月運抵台灣。
在烏克蘭大顯身手的「海馬斯」(HIMARS)遠程火箭炮已部分運抵台灣。這些軍備也是在2020年訂購的。由此可見,交付使用大約需要四年。除這些飛彈外,還有一長串台灣已經支付的訂單等待生產和交付。
中共或企圖滲透物流軟體
中共政權一直在不斷擴大「聯合利劍」演習的規模,以展示可能針對台灣實施的封鎖或隔離能力。
2024年9月在台灣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台灣國防與安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蘇紫雲對中共政權可能在六個月內隔離台灣表示擔憂。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台」(LOGINK)是國際運輸界廣泛使用的物流數據彙集平台。該系統有可能像港口間諜式起重機一樣,被用於監控美國運往台灣的戰爭物資。美國運輸司令部發言人表示:「中共正在尋求提高強度插手全球供應鏈,包括美國軍事物流資訊。」
隨著中共政權利用「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台」,未來幾年美國運往台灣、價值 220 多億美元的待發軍備物資,極有可能會成為中共瞄準的選擇性目標。(信宇編譯)
——作者米爾斯(John Mills)是美國空軍退役上校、國家安全專家。他目前擔任華府智庫「安全政策中心」(the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The M1 Abrams Main Battle Tank: A Symbol of Dominance and Deterren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