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業赴美投資 資誠:應注意外派員工稅務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力推關稅政策,盼製造業回流美國,越來越多台灣科技公司選擇赴美投資,但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2日提醒,企業外派員工到美國子公司,涉及薪酬福利和稅務問題,應確保員工在海外期間的稅負,不超過留在台灣時的負擔。
PwC稅務法律服務會計師周莉莉表示,由於外派員工在美國工作期間,所得稅負擔可能比台灣高,因此多數企業通常會制定「稅負平衡」機制,不讓員工因外派而增加額外稅負。她提醒,員工若在美國所得達新台幣100萬元,須全數計入台灣基本所得額內;若達750萬元,則須申報最低稅負。
PwC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指出,美國稅務體系包括聯邦稅、州稅及地方稅,聯邦稅由國稅局(IRS)徵收,稅率根據收入級距而定。不同州都有各地的稅法與稅率,例如德州、佛羅里達州沒有州所得稅,而加州、紐約州稅率較高,部分城市也會徵收額外的地方稅,企業應該做好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外派員工的「稅務居民身分」將影響公司的稅務規劃,若員工在美國居住超過183天,通常被視為美國稅務居民,需要對全球收入納稅,但停留若少於183天,就只需對美國來源的收入納稅。
蘇宥人建議,儘管台美之間沒有簽訂雙重課稅協定,但台灣企業可利用美國的外國稅收抵免(Foreign Tax Credit),以減少重複課稅的影響。在薪酬結構方面,某些福利或津貼在美國可能享有稅務優惠,若企業提供股票期權或股權來激勵員工,應該要了解相關稅務影響。
PwC稅務法律服務副總劉立雯表示,台商在規劃赴美投資前,應及早與員工充分溝通,制定明確外派薪酬、生活補助及相關稅務配套措施,消弭員工疑慮。她說,台灣科技業到美國布局迅速,企業若能妥善處理員工薪資和稅務問題,也有助於吸引與留住優秀人才,穩固美國經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