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訪印太】美防長宣布鞏固「第二島鏈」

面對中共日益成長的軍事擴張與飛彈威脅,美持續推動區域軍力重組。美國國防部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3月下旬首次出訪印太地區,除強調對美國盟友的堅定承諾外,也重申美方將持續在印太維持強大威懾,尤其關注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
他當時發布了一項不太受矚目的聲明,顯示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另一項優先事項:鞏固「第二島鏈」。
★相關閱讀:
3月27日,赫格塞斯與密克羅尼西亞總統西米納(Wesley Simina)共同宣布,美國將在距離關島約850公里的雅浦島(Yap)規劃並建設關鍵基礎設施,預計投資超過20億美元(約新台幣655億元)。
美國國防部發聲明說,這些計畫旨在「為美軍提供戰略行動與演訓能力」,「強化我們的威懾力與區域部署,並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
第二島鏈重要性正在上升
據《日經亞洲》報導,專家分析,這些投資反映了「第二島鏈」的重要性上升。「第一島鏈」指千島群島、日本本州群島、沖繩、台灣與菲律賓群島北部;第二島鏈涵蓋從日本延伸至關島與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區域,距中國更遠,相較之下,第一島鏈更易受到中共飛彈威脅。
根據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馬紹爾群島簽署的協定,美方享有這些島國的陸地、海域與空域的專屬使用權。早自拜登政府早期,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就已討論在雅浦進行機場現代化改造與港口升級。
美國在太平洋維持著主導性的軍力部署,包括在關島設有空軍與海軍基地,在馬紹爾群島設有彈道飛彈防禦試驗場,及在帛琉建設了高頻雷達系統。此次雅浦的機場升級,及可能部署的防空資產將進一步鞏固美方優勢。

「拒止戰略」為美軍核心手段
倫敦國王學院東亞戰爭戰略研究教授帕特拉諾(Alessio Patalano)告訴《日經亞洲》,美國正系統性重塑其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以提升機動性與多樣性」,而密克羅尼西亞的建設正是該行動的一環。
帕特拉諾指出,這種轉變反映出美方對「該地區空中戰場高度競爭特性的認識」。他指出,中共飛彈射程日益提升,使得美國不能僅依靠第一島鏈基地來進行防禦;在雅浦的投資表明,川普政府採取的是以「拒止戰略」(strategy
of denial)為基礎的威懾方案,而非在東海或台灣海峽追求主導地位。
「拒止戰略」旨在阻止對手達成其戰略目標,而非追求完全擊敗對手。最著名的倡導者即是美國國防部的第三號人物、負責政策的副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柯伯吉主張美國應避免捲入全面戰爭,而應以成本可控的方式,持續嚇阻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擴張。
以第二島鏈助第一島鏈防禦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分析師格里科(Kelly
Grieco)表示,美軍此舉並非將第一島鏈置於次要地位,「第二島鏈實際上對第一島鏈的防禦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共)能打擊第二島鏈的飛彈較少,而且那些飛彈成本更高」,每當美軍在第二島鏈上增加一個據點,就意味著中共必須增添一個攻擊目標,這會稀釋他們的飛彈火力。
事實上,從拜登政府時代末期開始,美國一直持續強化「第二島鏈」的軍事部署,該戰略名為「彈性戰鬥部署」。
2024年11月,美國宣布軍事升級計畫,內容包括在第二島鏈上的太平洋島嶼天寧島(Tinian)興建新機場,強化區域機動能力。
根據美國「行星實驗室」拍攝的照片,截至2025年1月29日為止,天寧島四條主跑道完成清理,待整修完成,將能進駐更多機隊與後勤單位。
2024年12月,美國飛彈防禦局宣布,關島宙斯盾系統(Aegis Guam System)成功攔截了一枚瞄準關島沿海的空射中程彈道飛彈,預計未來十年每年進行類似測試,目標是將關島打造成具備全面防禦能力的戰略要地。
這些部署與投資顯示,美國正加速推動「拒止戰略」,並試圖鞏固第二島鏈在整體印太防衛架構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