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應徵者 美調查:準備不足、缺乏專業

對部分Z世代應徵者來說,專業穿搭、守時、關注面試官及對工作表現出興趣等面試技巧,可能像撥接上網一樣過時了。不過,調查卻顯示,Z世代應徵者大多準備不足、缺乏專業,專家則提醒,Z世代培養溝通能力很重要。
Resume.Org最近對美國765名人資經理進行調查發現,部分Z世代(12~28歲)應徵者不僅面試遲到、穿搭不得體,且在面試時使用手機傳簡訊或接電話,甚至還帶朋友或父母一同前來。
Resume.Org是免費的線上履歷製作平臺,調查對象是過去一年內至少面試過3名Z世代應徵者的招聘經理。調查結果顯示,這群年輕人大多準備不足、缺乏專業,並且表現得漠不關心。1/5的經理認為,這群人中有很多人會成為不受歡迎的員工。
溝通差、態度隨便 疫情的錯?
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表示,Z世代應徵者表現出較差的溝通能力、47%認為,他們穿搭太隨便、44%則指出,他們表現出應該享有特權的態度、超過23%受訪者發現,應徵者誇大自己的資歷,並在申請過程使用人工智慧。
「許多Z世代線上溝通非常自在,但在面對面的面試中,像眼神接觸、肢體語言和語氣等非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幹練。」Resume.Org職涯教練伊琳娜‧皮丘拉(Irina Pichura)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因為在簡訊和社群媒體時代長大,有些人顯得太過隨便。」
皮丘拉也是Resumeology的創辦人,擁有超過10年的職涯指導和招聘服務經驗,曾與高盛和ADP等《財富》500強公司合作。她將這些問題的部分原因歸咎於疫情,疫情促成非常隨意的居家辦公模式,人們經常穿著T恤、運動褲,甚至睡衣工作。
「回到辦公室時,一些年輕人不知道該穿什麼,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虛擬會議、電子郵件和簡訊。」她說。
面試樣態……瞠目結舌
皮丘拉分享了調查中的一些評論,引用了人事經理的紀錄。
「在一次Zoom面試中,候選人攤在床上,幾乎沒有坐起來,收到薪資報價後還用簡訊回說要多加20%,拒絕用電話討論。」她表示,「一位應徵者在面試時嚼菸草並吐進杯子裡,一邊修指甲,一邊在我說話時傳簡訊。」
其他候選人在面試中接電話、在開著窗戶的車裡進行面試,或者對面試官翻白眼。皮丘拉說,「我還聽說一些Z世代應徵者被錄取後,如果發現工作不是他們喜歡的,就直接消失,甚至不告知任何人。」
皮丘拉指出,Z世代應多與導師或職涯教練進行模擬面試,並花時間培養人際溝通能力,這點非常重要。她認為,他們同齡人之間缺乏口語和面對面溝通能力,很多人生活在社群媒體上,依靠電子郵件和簡訊聯繫朋友。很多人甚至連打電話都不願意了。
皮丘拉還警告所有應徵者,要注意他們的社群媒體發文。
「像LinkedIn這樣的平臺,提供建立專業形象的機會,應徵者發文內容應該與企業和專業發展相關。」她也提到,他們還需注意在Facebook、Instagram等平臺的發文內容,因為潛在雇主也可能會去這些平臺查看。
培養溝通能力很重要!
調查也顯示,從Z世代應徵者那裡收到的許多履歷品質不佳,包括拼字和文法錯誤、格式不佳、訊息缺漏或不實。
「履歷是你給雇主的第一印象,決定了你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皮丘拉指出,雖然學歷很重要,但雇主更看重實務經驗,所以應徵者應該把實際工作經驗列在前面,而不只是課程和專案。
根據Intelligent的另一份報告,針對近1千名企業主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5%的美國企業認為,他們最近錄用的部分或全部大學應屆畢業生表現不如預期,原因包括缺乏動力或主動性、溝通能力差以及缺乏專業精神。
「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第一次踏入職場時會感到很掙扎,因為職場與他們過去求學歷程落差太大。」Intelligent首席教育和職涯發展顧問阮輝(Huy Nyugen,音譯)說,他們往往沒有準備好適應較不結構化的環境、職場文化動態以及需要獨立作業的期待。
報告指出,Z世代能夠進入職場的關鍵是正向的態度、強烈的工作倫理、可靠、守時以及接受反饋的開放態度。
阮輝提到,「他們也應該強調自己,在陌生環境中能夠與他人合作,以及願意快速學習新事物。我建議他們從學術專案、實習或課外活動舉出例子,來展示他們這些能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原文「New Survey Shows Many Gen Z Job Candidates Not Prepared for Workforc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