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氟化物超標 當心兒童IQ降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新進行的綜合分析研究可能證實,飲用水中氟化物濃度較高,會導致兒童的智商分數降低!
這項令人感到驚悚的研究數字顯示,從孩子尿液中採集到的氟化物,每增加1mg/L,智商下降1.6分,而日常七成氟化物,來自日常飲用水。不過也有專家反對此一看法。
這項綜合分析於1月6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兒科雜誌》(JAMA Pediatrics)上。分析發現氟化物暴露超過1.5毫克/升(mg/L)與兒童智力下降有關。綜合分析中所包括的研究,測量了飲用水和尿液中的氟化物濃度,尿氟化物是總氟化物暴露量的指標。
在綜合分析74項研究中,其中64項發現,兒童智商較低,與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氟化物中有關,其關聯強度被認為是中等到高等。
其中31項研究分析則注意到了劑量反應,只有當飲用水中的氟化物濃度高於1.5mg/L,高於目前的含氟物飲用水標準0.7mg/L時,氟化物與較低的IQ分數之間的關係才會持續存在。
1.5mg/L的臨界值與美國國家毒理學計畫(NTP)2024年8月發布的報告確定的濃度相同。該報告在一場法律訴訟中被引用了120多次,最終法院裁定環境保護署(EPA)必須修改其目前的0.7mg/L飲用水標準。
在評估尿氟化物時,研究人員發現尿液中氟化物含量每增加1mg/L,智商值會平均降低1.14~1.63個點。
氟化物可穿過血腦屏障,並積聚在大腦中負責認知和記憶的區域,儘管它對大腦的影響尚不清楚。
該研究的結果,為未來與氟化物暴露相關的風險收益評估提供了資訊,特別是它突顯了用氟化水製成的水和飲料(如非酒精軟性飲料、果汁、啤酒和一些瓶裝水)對氟化物總攝入量的重大影響。
我們吃進的氟化物,七成來自飲用水!
在美國,估計大約40~70%的氟化物攝入量,來自含氟飲用水。
世界衛生組織已確定,飲用水中氟化物的安全攝入量上限為1.5mg/L,美國公共衛生局建議飲用水中的氟化物濃度為0.7mg/L。然而,「在為美國近300萬人提供服務的水井和社區供水系統中,卻發現了超過1.5mg/L的氟化物平均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傳播主任克里斯蒂娜‧布魯斯克‧弗勞爾斯(Christine Bruske Flowers)告訴《大紀元時報》。
加州聯邦法院2024年9月一起案件中,環保非營利組織「食品與水觀察」起訴了美國環保署,認為在飲用水中添加氟化物是有害的。法官的判決對「食品與水觀察」組織有利。裁決發現飲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0.7mg/L)對兒童的智商構成了「不合理的風險」。
該裁決基於NTP的報告,該報告發現接近EPA當前標準的氟化物濃度對神經發育構成風險。EPA現在被要求採取行動解決這一風險,這可能會導致我們處理飲用水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另一派說法:反對此項結果的專家
儘管有分析結果,但專家們對結果的意義仍然存在分歧。
與該研究無關的凱斯西儲大學牙科醫學院助理教授蘇帕納‧馬哈拉哈(Suparna Mahalaha)告訴《大紀元時報》,兒童期氟化物暴露與智商分數降低之間存在聯繫,這一研究結果「有其局限性」。
在與這項新研究一起發表的一篇編輯社論中,未參與該研究的牙醫斯蒂文‧萊維(Steven M. Levy)醫生指出,「沒有證據」表明,社區水氟化系統中常用較低含量的氟化物,會產生不利影響。
他引用了反對NTP研究的一個例子,即研究人員使用尿液中氟化物作為測量長期氟化物暴露量的方法,並指出這種測量是無效的,因為「氟化物的半衰期很短,而且在幾天內和每天都有很大的變化」。
弗勞爾斯也強調了氟化水的重要性,及其幾十年來,人們使用氟化水來減少蛀牙和改善整體口腔健康。
然而,氟化物暴露方式的增加,也會使孕婦和兒童處於危險之中。
弗勞爾斯說,透過牙膏、漱口水,及用氟化水製成的食物和飲料攝入氟化物,可能會增加兒童和孕婦的總氟化物暴露量,「並可能影響胎兒、嬰兒和兒童的神經發育」。
馬哈拉哈指出,飲用水中的氟化物濃度遠低於牙膏和漱口水中的氟化物濃度,這就是為什麼必須確保兒童不要吞嚥這些產品的原因。
牙膏管帶有防止攝入的警告,因為過量攝入氟化物可能有害。「在兒童牙刷上塗抹牙膏時,少於豌豆大小的量就足夠而且安全了。」她說。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在我看來,高劑量攝入的氟化物,以及糖、加工食品、社交媒體和螢幕時間等其他東西,都會對兒童的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Higher Fluoride Levels Linked to Lower IQ Scores in Children, New Review Finds。◇
編注:飲水加氟為最有效、最方便、且最便宜的預防蛀牙方法,全世界有30個以上的國家,使用飲水加氟來預防蛀牙。然而,臺灣地區目前沒有實施水中加氟政策,衛福部表示,並非臺灣地區口腔健康優於鄰國,而是國人對於氟化物預防齲齒的作用及認知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歡迎民眾提供各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