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群眾注射疫苗習慣 相關論文登國際期刊

民眾經歷疫情後對於自身保護力及預防醫學的認知更加鞏固。(高雄長庚醫院提供)
民眾經歷疫情後對於自身保護力及預防醫學的認知更加鞏固。(高雄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歷經COVID-19,台灣與全世界共同面對近4年的疫情時代,進而在短時間內改變國人對於施打疫苗、佩戴口罩、感染隔離等認知。


高雄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藍婕、急診醫學科醫師莊柏群和感染醫學科主任陳怡君攜手合作,針對台灣民眾於疫情前後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COVID-19疫情明顯改變群眾注射疫苗習慣,此篇論文被國際免疫類別(Immunology)前20%之高分期刊Vaccines於2023年五月份刊登。

此研究對象囊括全台灣跨中心(基隆、林口、嘉義及高雄長庚四大院區),研究統計四年,共收納105,386人次;研究比較疫情前(2018/01-2019/12)及疫情後(2020/01-2021/12),發現:


1、疫情後施打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次皆顯著增加,表示民眾在疫情爆發後對於預防接種的意願提升。

2、流感疫苗接種年齡由疫情前平均66歲在疫情後降至54歲;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年齡則由72歲降至68歲。

3、台灣曾短暫缺乏COVID-19疫苗,民眾得知其他肺炎相關疫苗(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增加保護力,因而前往醫學中心施打疫苗之行為於此研究中回溯得到證實。

4、無論是流感疫苗或是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慢性病(無過去就醫診斷紀錄)民眾願意接種之人次亦明顯提升,顯示經歷疫情後,民眾對於自身保護力及預防醫學的認知更加鞏固。

本研究受到國際期刊關注重要原因之一為台灣就醫便利性及可近性。同時期,許多國際論文皆指出,在西方國家由於COVID-19造成的隔離、封城及醫療負擔加劇等因素,許多常規疫苗或非常規疫苗的接種率皆明顯減少,包括兒童疫苗接種率相比疫情前也有下降情況。

然而,台灣由於疫情爆發相對各國控制較緩和,即便仍有隔離警戒等國家政策推動,仍不阻礙民眾就醫可近性,前往醫療院所施打COVID-19以外疫苗成為台灣民眾尋求醫療保護力的展現。

另外,流感疫苗在高風險族群(65歲以上、慢性病等)屬於健保給付涵蓋範圍,肺炎鏈球菌疫苗23價則自2009年起,已逐步開放提供5歲以下嬰幼兒及75歲以上年長者公費接種。此研究明顯指出,醫療便利及低經濟負擔等原因,相對於其他國家呈現疫情期間常規及非常規疫苗施打率下降之困境,台灣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人次卻提高,更顯特別且讓國際重視。

藍婕表示,呼應其他研究此相關議題之國際學者建議,此論文針對醫療行為的統計,能夠將疫苗接種習慣受到COVID-19影響明確化,倘若未來有不同疫情或傳染病發生,政府機關也能依據此研究對疫苗提供做更充分的準備。◇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