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免疫力抵抗病菌 醫:調整氣血正常作息

台灣流感疫情持續,流感疫情疊加名人效應,引發疫苗搶打潮。(記者宋碧龍/攝影)
台灣流感疫情持續,流感疫情疊加名人效應,引發疫苗搶打潮。(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台灣流感疫情疊加名人效應,引發疫苗搶打潮。中醫師觀察,近日到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民眾增加約10%,但影響免疫力的因素眾多,建議少吃生食,飲食上可加入健脾益氣的藥物,並搭配充足睡眠。

藝人大S赴日旅遊,因為感染流感併發肺炎而猝逝,引發民眾搶打公費流感苗,消息傳出至今僅4天,公費流感疫苗已所剩無幾。疾管署統計,6日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約1.8萬劑,剩餘約2.5萬劑。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中醫師蘇柏璇表示,最近門診與類流感相關的主訴求如喉嚨痛、咳嗽、有濃痰、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痠痛、頭痛、疲勞感等,除了治療疾病外,民眾也希望藉由中醫來提升免疫力,避免類流感上身。中醫理論提及的「正氣」即為現代醫學的抵抗力、免疫力,亦即身體的防禦系統,「臟腑之本氣,則為正氣;外來寒熱之氣則為邪氣,正氣旺則邪氣自退也。」「正氣存内,邪不可干」,正氣充足才能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邪氣。

蘇柏璇指出,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包括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均衡,挑食、過食生冷及膏粱厚味、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疲勞、慢性疾病或藥物影響,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腫瘤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等。以中醫角度來看,增強免疫力須從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脾胃等方面著手,再輔以生活作息及飲食型態的改變。

蘇柏璇提出養生建議,飲食上可加入健脾益氣的藥物如紅棗、山藥、黨參、白朮等,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產生充足氣血,並應避免過食生食。另外,類流感流行季節常伴隨寒冷氣候,會對肺和表層的免疫功能產生挑戰,可服用有助於提升肺氣的藥材如人參、黃耆、防風等。此外,腎為先天之本,對免疫系統也有重要影響,可適當服用補腎陰腎陽的藥材如肉蓯蓉、菟絲子、枸杞、黑芝麻等。

蘇柏璇表示,還要保持情緒愉快。中醫認為,情緒波動會影響內臟功能,造成肝鬱氣滯進而影響免疫力,保持情緒穩定、減少焦慮和壓力,對免疫系統非常有幫助,可酌量服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柴胡、香附或飲用玫瑰花茶。他強調,民眾必須有防疫觀念,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保持空氣流通等。另外,充足睡眠也是維持免疫功能的關鍵,再搭配中醫調理,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寒流來襲 兩族群當心腦中風

中央氣象署表示,7日入夜後氣溫驟降,中部以北、宜蘭低溫降至8~10℃,南部及花、東為11~13℃,預計持續至10日。醫師提醒,除高齡、三高族要注意外,氣喘患者及近期曾得過流感者也要注意腦中風風險,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有異狀應盡速就醫。

寒流來襲,三高、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及長者要留意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表示,據2019年國際中風會議發表的研究,感染流感後的15天內,每10個人就有至少1人可能中風,因為流感病毒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血栓風險。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等。陳龍提醒,氣喘患者在寒冷天氣中也很容易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和血氧水平下降,中風風險比沒有氣喘者高出1.3倍。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中風,都應該對「中風徵兆」保持警覺,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口訣,把握4.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快打119才能啟動醫療快速通道。◇

延伸閱讀
川普計畫解散聯邦教育部
2025年02月05日 | 6天前
瓜地馬拉助美國遣返非法移民
2025年02月06日 | 5天前
蛋價飆升 賓州公司10萬顆雞蛋失竊
2025年02月06日 | 5天前
罕見九環星系 猶如宇宙「靶心」
2025年02月06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