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景氣維持成長格局

國發會5日公布2024年12月景氣燈號轉為熱絡的紅燈,主因AI應用需求升溫,與年底旺季及新年前備貨效應陸續浮現所致。(國發會提供)
國發會5日公布2024年12月景氣燈號轉為熱絡的紅燈,主因AI應用需求升溫,與年底旺季及新年前備貨效應陸續浮現所致。(國發會提供)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國發會5日公布去年12月景氣對策信號判斷分數為38分、月增4分,燈號從黃紅燈轉呈代表「熱絡」的紅燈。觀察景氣燈號9項構成指標,主要因為人工智慧(AI)應用需求升溫,與年底旺季及新年前備貨效應陸續浮現所致。國發會預估,台灣景氣未來將維持成長格局,但外銷訂單等先行指標下滑,應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今年投資消費動能將持續

展望今年,國發會表示,隨著全球貿易量有望續增,加上國際雲端產業資本支出擴張、邊緣AI應用持續發展,以及台灣在AI供應鏈具備競爭優勢等,有助於外貿穩定成長;投資方面,則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暢旺,半導體供應鏈擴大高階產能及研發支出,國際大廠加碼對台投資,皆推升投資動能。

至於消費部分,由於國內就業市場穩定,基本工資調升及企業獲利轉佳,有助於增加企業調薪及獎金發放意願,政府推動稅制優化將減輕人民負擔、提高可支配所得,可望挹注民間消費成長。

★相關閱讀:

AI市場或有過熱現象

不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邱秋瑩指出,美國川普政府已啟動新一波關稅措施,將使全球貿易壁壘情況加劇,還有AI市場是否出現過熱現象等,都可能影響國內經濟,仍需密切留意。

傳產外銷有望復甦

針對景氣領先指標,以外銷訂單動向指數月降幅最多,其他包括實質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指標僅微幅下滑。邱秋瑩認為,目前傳產如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及化學品等,外銷訂單數據已開始轉正,今年將有望逐步復甦。

此外,國發會也同步公布台灣景氣循環分析,台灣經濟於2022年1月達第15次景氣循環高峰後,進入了景氣循環收縮期,綜觀總體經濟指標走勢,認定台灣第15次景氣循環谷底落在2023年4月,收縮期長達15個月。邱秋瑩說,「台灣已進入第16次景氣循環擴張期」。

媒體追問,今年景氣燈號是否將續呈紅燈?邱秋瑩回應,國內經濟持續穩健,台灣在內需及外銷表現方面,看起來仍延續動能,不排除續呈黃紅燈或紅燈的穩健狀態,但今年1月逢新年假期,因基期因素可能有較大降幅。◇

延伸閱讀
關稅衝擊 美晶片價格恐漲59%
2025年02月04日 | 7天前
取消